关于荆州市市直2007年部门预算草案及编制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4-07-30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财政局局长 张端方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提出荆州市直2007年部门预算草案及编制情况的报告,请市人大常委会对荆州市直2007年部门预算草案予以审查批准。

 

一、编制部门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编制2007年部门预算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财政四项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口径,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内容,强化部门预算约束力。通过编制和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努力实现政府财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直财政综合预算的平衡,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综合预算的原则。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均纳入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性资金编制到使用资金的单位。与市财政局发生直接经费缴拨关系的预算会计单位作为部门预算管理的对象,部门预算坚持从基层编起。

 

2、量入为出的原则。部门预算的编制,既考虑单位的实际需要,又考虑市级财政的承受能力,量财办事,量入为出。有非税收入的单位,优先用非税收入安排支出。

 

3、零基预算的原则。支出预算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人员工资按在编在册人数和规定标准核定,公用支出按部门分类分档的定额标准核定,事业发展和建设性支出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安排。

 

4、确保重点需要的原则。市级支出预算的安排顺序,一是确保工资支出和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经费支出需要,二是力保社会保障支出和科技、教育、支农等政策性投入,三是根据财力安排其他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资金。

 

二、2007年部门预算安排

 

(一)部门预算人数

 

2007年,市直109个部门250家行政事业单位定编人数23586人,单位实有人数27918(其中:在职人数20216 人,离退休6198人,其他人员1504)

 

(二)部门预算收入

 

市直2007年部门预算收入按照2006年的完成数,考虑2007年费收政策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安排217191万元,比2006年预算177908万元增加39283万元,增长22.1%。其中:

 

1、财政补助收入。2007年安排财政补助收入69595万元,占2007年财政预算支出79153万元的87.9%,2006年部门预算48763万元增加20832万元,其中,经费拨款43055万元,比2006年部门预算增长57.6%,办案经费安排7308万元,比2006年部门预算安排数增长16.5%,专项拨款19537万元,比2006年部门预算15001万元增加4536万元,增长30.2%

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7年财政支出预算中有9558万元未纳入部门预算,主要项目有不可预见费、单位一次性专项支出、预备费等。

 

2、预算外资金收入。按照2006年市直单位预算外资金实现数,考虑2007年政策性增减变化因素确定。2007年安排60922万元,2006年预算49994万元增加10928万元,增长21.9%。其中增加较多的单位人防办增加528万元(防空收费纳入预算) , 建委增加6290万元其中: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费4000万元、配套费1890万元(其中开发区城市配套费收归市管600万元)

 

3、事业收入及经营收入。2007年安排69884万元,比2006年预算63392万元增加6492万元,增长10.2%

 

4、其他收入。包括赞助、捐赠收入、非本级财政拨款收入等,2007年安排10557万元,比2006年预算9297万元增加1260万元增长13.6%

 

5、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2007年市直各单位安排5963万元,比2006年预算3911万元增加2052万元,增长52.5%

 

(三)部门预算支出

 

市直2007年部门预算支出安排217191万元,2006年预算177908万元增长22.1%

 

1、基本支出。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基本公用支出三部分。2007部门预算安排基本支出96292万元,占总支出的44.3%,2006年预算91952万元增加4340万元,增长4.7%

 

人员经费安排83752万元,比2006年增长33.6%(主要是工改及津补贴待分配增加,此项资金目前尚未到具体单位,待组织部、人事局审批完后统一调整到部门)其中:

 

人员工资按照部门预算核定的人数和市人事局核定的标准,考虑2007年政策性增资因素(含政策自然增资,如工龄工资、正常调资、三年优秀、按工龄滚动升级、职务变动增资、增发一月工资、军转干安置增人增资),安排69359万元,2006年增长40.4%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离退休费、住房公积金、医疗费、抚恤救济费等)安排14393万元,2006年增长8.3%

 

基本公用支出安排12540万元,比2006年下降57.1%

 

⑴行政主管部门在职人员日常公用支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含两办、组、纪、宣、统)标准为人年平2500;其他行政事业主管部门标准为人年平1000元。

 

⑵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日常公用支出:标准为人年平2000元,单位收入首先安排个人经费,在个人经费安排后人年平不足2000元的,按实际水平安排公用经费。

 

⑶各类学校安排公用经费标准:大学生年平1500元、中专技校学生年平1000元、高中生年平1000元、初中生年平450元、小学生年平350元、幼儿生年平800元。

 

⑷医院安排公用经费标准:人年平3000元。

 

⑸离退休人员日常公用支出:离休人员特需经费人年平500元;公用经费人年平1500元;退休人员特需经费厅级人年平100元;公用经费厅级人年平500元、处级人年平200元、科级及以下人年平150元。

 

⑹小车经费:2007年财政供养车辆每车年25000元,市级领导用车在此基础上年增加5000元。单位自行负担的车辆按不高于此标准安排。

 

⑺办案费: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按人年不高于6000元安排。

 

⑻工会经费:工资总额的2%

 

2、项目支出。项目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发生的支出。2007年安排项目支出107744万元, 2006年增加28272万元。按资金来源划分,正常经费348万元,专项资金1701万元,专项支出17413万元,办案费5759万元,“非转经”拨款95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479万元,预算外资金31570万元,事业收入39172万元,其他自有资金类11207万元。主要单位和部门有土地部门1325万元、卫生部门43990万元、建委部门13393万元,环保部门536万元、路灯分局1007万元、殡葬所813万元、残联部门658万元。

 

(四)政府采购预算

 

2007年,市直有政府采购行为的250家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总额12830万元。按资金来源划分,财政拨款2755万元,预算外资金6997万元,其他自有资金类3078万元。

 

2007年部门预算的编制我们推行了部门预算编制软件,将定员定额、分类分档等标准细化到编制软件中,实行微机 编制、微机审核,进一步提高了部门预算的编制、审核质量。我们虽然作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十分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受财力的影响,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经费支出存在苦乐不均的现象;二是人员支出、公用支出等定员定额标准需进一步细化,津补贴标准待进一步规范。

 

三、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完成2007年部门预算

 

(一)强化征收管理,努力完成部门预算收入任务

 

保证部门预算工作目标的实现,必须强化收入征管,确保部门预算收入任务的完成。一是要积极做好财政收入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征收管理,努力培植税源,不断挖掘增收潜力,确保预算收入应收尽收,均衡入库。二是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坚持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支分离,确保预算外资金直达金库或财政专户,促进部门预算收入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深化财政改革,切实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

 

一是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2007年对市直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严格按照市人大批准的部门预算执行,从严控制授权支付的资金规模和数量,提高直接支付率,强化预算执行力度,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二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财政资金。

 

(三)完善监管体系,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的约束力

 

部门预算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公开性、公正性、公平性。因此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一是部门预算必须接受人大、审计的监督,增加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加大财政部门监管力度。实行部门预算编制前有审核、执行中有跟踪、执行后问效的全程管理,确保部门预算的顺利实施。三是各预算单位要增强部门预算意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加大开源节流力度。通过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强化部门预算的约束力。

 

(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部门预算管理新思路

 

一是早准备、早布置,按部门预算运作周期和编制程序要求,从编制时间上予以保证。二是按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的要求,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与批复的项目,与国库集中收付系统衔接匹配。三是进一步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和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规范项目申报程序,实行项目排序,滚动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支工、支农、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四是进一步细化单位分类分档,细化人员支出、公用支出等定员定额,规范部门预算支出。

 

(责任编辑:韦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