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入学讲话 领导干部谈】市长周志红: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担起政治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日期:2021-08-30 来源:荆州日报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担起政治使命

毫不动摇地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学习应勇同志在荆州调研

座谈时的讲话精神体会

中共荆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周志红

 

7月14日至15日,省委书记应勇赴荆州专题调研。这次调研活动,时间长、效率高、节奏快,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省委领导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应勇同志在调研座谈时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荆州发展指航定向、擘画蓝图,赋予了荆州历史机遇,饱含着对荆州的深情厚爱。学习贯彻落实应勇同志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必须深刻把握内涵实质,自觉担起政治使命,拿出务实可行措施,久久为功、一以贯之、狠抓落实。

准确把握新定位的丰富内涵

应勇同志专题到荆州调研时,明确提出荆州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是对荆州重要地位、优越区位、战略方位的全新定位,我们既要清醒认识、深刻领悟这一定位对荆州的特殊意义,更要以“我是荆州人,我为荆州人民负责”的历史责任感,把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历史重担勇敢地承担起来。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对荆州发展的科学谋划。应勇同志深刻洞察荆州的发展特征、规律和前景,把荆州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起来,把荆州的发展与全省、全国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赋予了荆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彰显了荆州的时代方位。应勇同志在荆州调研座谈时的讲话,体现着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彰显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诠释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阐述了关系荆州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荆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荆州的政治任务。应勇同志指出,湖北中部一定要有一个中心城市,荆州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立足“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和荆州发展实际,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为荆州确定的新目标、新定位。学习贯彻落实应勇同志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检验政治站位、政治方向、政治担当的重要标尺。全市上下尤其是政府系统要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奋力答好应勇同志交给荆州的政治答卷。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荆州转型赶超的历史机遇。应勇同志先后六次到荆州调研指导,多次谈到 “荆州在哪里”“荆州很痛苦”“荆州很尴尬”“荆州不能塌”,明确指示省直厅局要把要素资源向荆州倾斜,充分体现了对荆州的格外关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荆州发展,对荆州寄予厚望,明确支持荆州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荆州跨江发展,在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给予超常规支持,蕴含了大量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我们务必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动更多利好政策加快在荆州落地转化。

筑牢新征程的发展支撑

省委省政府赋予荆州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为荆州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明确了总体目标和前行方向。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需要我们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需要我们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有新认识、新实践、新作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没有特色优势的产业支撑,区域性中心城市就难以建成。荆州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但小、散、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打造具有核心优势、规模效应的全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站在更高维度抓产业布局。坚持以荆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主线,以长江黄金水道和浩吉铁路交通干线为主轴,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对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全域按照“6+1”产业布局,全力打造4个千亿支柱产业、3个五百亿特色产业和12个重点产业集群。抢抓机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新基建”,推广应用新技术,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医药大健康等产业,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要投入更大力度抓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华鲁恒升、美的白色家电、亿钧耀能、玖龙纸业、山鹰纸业、仙鹤纸业等百亿级重点项目建设,尽快投产达效、释放动能。要坚持更高标准抓文化旅游。深度挖掘楚文化、三国文化、长江文化、红色文化特色优势,谋划建设重点旅游项目,打造新的“引爆点”。加快补齐软硬件短板,做强产品、做优线路,做实“吃住行游购娱”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擦亮“游荆州古城、品荆风楚韵”的城市新名片。

要在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上有新认识、新实践、新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解决发展的出路问题,根本在于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潜力。要刀刃向内、痛下决心,解决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举措,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和程序环节,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数字荆州”建设,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质效,着力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创新思维、科学施策,稳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平台改革、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发展潜能释放出来、优势发挥出来。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双循环枢纽,加快建设湖北自贸区荆州协同区,推进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申报建设提速,做大做强对外开放平台。以大交通支撑大开放,建设内河航运、多式联运、“四好农村路”和智慧交通四个省级示范,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多式联运节点和区域物流中心。要下好创新先手棋、打好创新主动仗,把荆州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做好重大科技创新布局规划,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规划建设大学城,打造科技创新大走廊和省级区域创新应用中心,形成创新策源地。

要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上有新认识、新实践、新作为。区域协同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群是抱团发展、互惠互利的有效载体。要深入落实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主动服务和融入“宜荆荆恩”城市群,做到竞争意识破冰、共赢意识破冰、忧患意识破冰,共同唱好城市群“大合唱”。要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根据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统筹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谋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提升城市能级,规划启动“城市新客厅”,布局建设中央商务区、金融街,有序推进古城保护疏散,统筹推进跨江发展,做到想明白、想清楚、想周全。要以更好的市域发展引领县域发展,以更好的县域发展支撑市域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对标全省“三百工程”,引导各县市区围绕“1+2”主导产业全力争先进位,加快形成块状经济、网状经济,奋力冲刺全国百强。要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县城转移,推进资源、要素、产业向县城集聚,加快把人口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补齐农业产业化短板,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三农”,围绕四个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十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副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形成集群优势。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有新认识、新实践、新作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荆州的立市之本、发展之根。要通过思想破冰,确立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塑造与高水平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文章,让绿色成为荆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要坚决扛起湖北长江大保护主战场责任,全面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进一步完善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毫不放松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继续抓好长江岸线整治修复,坚决完成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污染源治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江河湖库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要在坚守初心践行宗旨上有新认识、新实践、新作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聚力提升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重大问题,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一解决到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不断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统筹疫情防控、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平安稳定等各项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荆州。

强化新使命的责任担当

省委省政府赋予荆州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使命任务,对政府系统的思维理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归根到底,在于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强化担当。

要把思想破冰作为最佳起点。应勇同志多次强调,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要充分认识荆州最大的差距不在要素,关键在于干部理念、思路、作风,在正视现实、破解难题中解放思想,自觉把思想破冰作为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迅速行动、当好表率,带头“破冰”“破围”“破旧”,增强解放思想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用新的思想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对照市委提出的破除“七块冰”的要求,逐条逐项对标对表,找差距、查不足,看现状、明方向,把思想境界提得更高,把发展劲头鼓得更足,把各项工作干得更实。

要把狠抓落实作为最大本领。视执行为追求,准确把握抓落实的精髓,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创造性推动工作、以改革的办法攻坚克难。将狠抓落实作为检验政府系统干部的基本功、能力的试金石,强化闻令而动的执行意识,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具体化落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各项任务。视效率为生命,聚焦市委提出的“五个重大”紧盯不放,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把握“快”这个关键,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部署成势见效。

要把转变作风作为最优保障。保持“拼抢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千方百计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全力以赴争战略、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真正以工作的主动争取发展的主动,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作善成。大力弘扬“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对事关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部署立说立行、迅速落实,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