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日期:2009-11-18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银监分局局长胡宗义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下简称《银监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银监法》实施情况及成效

《银监法》于2004年2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我们积极践行银监会“管法人、管内控、管风险、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认真履行《银监法》赋予的监管职责,不断创新监管手段,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切实加强风险监管,稳步推进银行业改革与创新,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有效地促进了辖内经济金融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荆州银行业运行保持了“三增一降一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11月末,银行业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0.27亿元,比年初增加108.38亿元,增长18.95%;各项贷款余额292.71亿元,剔除剥离核呆32.79亿元的因素,实际比年初增加23.61亿元,增长8.7%;各家银行机构盈利增加,家家实现盈利;不良贷款余额24.35亿元,比年初下降33.97亿元,不良贷款比率8.32%,比年初下降11个百分点;银行业运行稳定,全年没有发生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

(一)推进银行业改革,提高运行质量,银行业发展动力增强。我们积极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工行、中行、建行已于2005年和2006年顺利完成股改,今年农行也顺利完成不良资产清理、剥离等基础性工作;2005年重点推进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了产权关系,增资扩股5.64亿元;2005年以来,积极推动荆州市商业银行化险达标、股权改革和跨区域发展战略,累计处置不良资产6.5亿元,进一步优化股本结构,逐步做大做强,目前正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已分别在石首、松滋市设立了两家支行;全市邮政储蓄银行组建工作全面完成,邮储银行荆州市分行于2008年3月18日在全省第一家挂牌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取得突破,公安花旗贷款公司于今年12月16日正式开业,这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第一家贷款公司。

(二)强化风险监管,促进稳健经营,银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1.强化资产质量监管,防范信贷风险。一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04年以来,我们通过强化“落实目标、跟踪监测、预警提示、考核结账、责任追究”等5项监管措施,坚持抓不良贷款“双降”,使辖内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从2003年末的165.8亿元压缩到今年11月末的24.35亿元,减少了141.45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也由54.5%下降到8.32%,下降了46.18个百分点。经过近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对天发石油和天颐科技两家上市公司的不良贷款处置工作。今年为化解荆州长江公路大桥8.2亿元的不良贷款做了大量的工作,督促两家贷款银行和大桥管理局三方签订了贷后管理协议,并积极争取湖北银监局和荆州市委、市政府的协调和支持,目前各项处置措施正在落实当中。我们还组织农信社拟定了5.3亿元的资产置换目标和方案,通过用土地置换政府部门和乡镇村组、乡镇企业的不良贷款,化解农信社的历史包袱。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湖北银监局的充分肯定,确定在荆州区信用联社先行试点后再逐步推开。二是切实做好大额、多头授信风险的监测和提示工作。对荆州辖内30户大额、多头授信客户进行持续跟踪监测,及时通报授信、用信情况和风险状况,提示各银行机构防范授信风险。三是加大对授信业务的现场检查力度。今年我分局对农行房地产贷款、工行授信业务、农信社新增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进行现场检查,共查出违规问题42个,涉及贷款金额5.4亿元,提出整改意见27条,处以罚款5万元。对在授信工作中不尽职的18名责任人员,责成相关银行给予行政处分。

2.强化资本监管,防范法人机构整体风险。一是组织荆州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开展达标升级工作。我分局自2004年初成立以来,始终将荆州市商业银行化险达标列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化险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有效推动了化险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今年11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由-10.6%上升为12%,不良贷款率由41.6%下降为1.89%。2008年,我们按照湖北银监局对农信社三年监管达标升级规划,确定了8家县市信用联社达标升级目标,将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与高管人员年度考评挂钩,取得了初步成效。至11月末,农信社整体资本充足率由年初-0.94%上升到2.13%,不良贷款率下降了3.1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达到17.89%。二是组织开展央行票据兑付工作。经过近两年的组织推动,今年全市8家县市信用联社率先在全省完成了专项票据兑付,成功获得7.63亿元的中央扶持资金注入。

3.强化内控案防监管,防化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自2005年以来,我们督促各银行机构认真落实银监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要求,扎实推进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内控案防工作,并与银行业机构“一把手”签订案件防控责任状。2005年,我们组织各银行业机构开展了两次大型的风险排查活动,2006年要求各银行业机构进行了“回头望”检查,使400多条违规问题得到了整改,对160多名责任人进行了处理。2007年,我们对各县市区104家银行机构营业网点进行了突击抽查,并组织开展了“百名行长谈控案”专题活动。今年我们重点对个人理财业务、邮储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检查,加大了对银行业科技信息风险监管力度,并召开内控先进经验现场推介会,有力推动了银行业内控案防长效机制建设。从2005年开始,连续4年组织开展金融法规及内控知识考试,共有4870名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参加了考试,通过以考促学,提高了银行从业人员合规操作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连续两年没有发生案件。

4.强化非法集资监管,防化社会金融风险。建立和完善了非法集资处置工作机制,组织和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风险排查活动,与荆州电视台共同举办了一期打击非法集资的专题节目,提高了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推动金融创新,引领银行业发展,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力增强。我们通过出台指导意见、下达考核指标、下发监管意见书等有效形式,引导各银行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重点加大对小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力。

1.推动经营理念更新,促进经营方式转变。2005年以来,我们督促各银行机构更新经营理念,改变“贷大、贷长、垒大户”的贷款方式,把支持小企业作为改善信贷资产结构、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有效途径。还将农信社支农贷款纳入监管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新增贷款的70%用于“三农”;督促农行调整信贷结构,重点向县域经济、向“三农”倾斜,该行信贷业务连续五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引导农发行积极发展商业性贷款业务,拓展业务领域,加大粮棉油收购、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开发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荆州市邮储银行全面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小额贷款余额从零发展到1.28亿元。截至2008年11月末,全市银行业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31亿元,比年初增加6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44.8亿元,比年初增加7.83 亿元。

2.推动信贷体制创新,促进信贷机制转变。2007年银监会下发《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后,我们督促和引导各银行机构完善小企业服务的“六项机制”,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审贷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各家银行进一步优化了信贷操作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如农行实行“一站式”的调查评估,扩大了县市支行的审批权限;建行将办理“速贷通”业务的时间由20天缩短至10天,将单户贷款最高额度从300万元调整到1200万元,贷款最长期限从18个月调整到3年;农信社进一步完善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扩大了农户贷款的对象、额度,延长了贷款期限,截至11月末,共建立96.3万户农户信用档案,对19.9万户农户净投放小额贷款12.33亿元。

3.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促进服务领域拓展。引导银行机构开展业务创新,引进和开发新的信贷产品,满足小企业“短、少、频、快”的信贷需求。如荆州市商业银行利用国开行资金和德国IPC公司技术开办的微贷款业务,具有条件优惠、无需抵押、审批快捷、利率灵活、风险可控、考核独特等优点,该产品于2008年4月份推出后,受到广大个体工商户和微小企业的青睐,到11月末,累计受理贷款申请976笔,发放293笔,金额1608万元,户平贷款余额5.48万元,其做法得到银监会肯定和推介,市委书记应代明也作了签批,市委《工作简报》予以刊发;农行公安县支行被省分行确定为服务“三农”的示范基地,引进和开发了林权抵押贷款、船舶抵押贷款、水面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棉花收购企业组合担保贷款等新的信贷品种,在该县255家民营企业中,就有168家企业获得了农行的贷款支持,实现银企双赢。今年10月,我们将农行公安支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认真总结,在《湖北银行监管》上作了推介,对各级银行机构起到了促进作用和示范效应。

4.推动合作创新,促进银企互动双赢。一是协助开展银企对接集中授信放贷活动。今年各家银行机构先后在荆州城区和各县市举办了8场银企对接集中授信签约仪式,促成辖内银行机构与165家小企业签署了20.63亿的综合授信协议。二是组织发放银团贷款。我分局牵头推动和协调各银行机构对国电长源荆州热电厂项目实施银团贷款,四家银行签署了20.5亿元的银团贷款协议,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7.06亿元,这是我市实施的首个银团贷款项目。

5.推动政策扶持,促进金融环境改善。对小企业在办理贷款抵押登记中存在的重复评估登记、乱收费等问题,积极向市政府提出了规范抵押登记行为和落实优惠政策的意见,得到了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分局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规范企业抵押贷款评估登记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荆政办发〔2008〕52号),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小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了小企业贷款成本。

(四)加强行风建设,维护群众利益,银行监管的社会公信力增强。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行风建设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提高银行监管社会公信力的着眼点,对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和反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08年共接待群众投诉和咨询50多件(人次),办结率达100%。今年我们和荆州广播电台举办了四期《行风热线》节目,就群众普遍关心的贷款难、提前还贷、服务不周、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问题,接受广大市民的咨询,并及时解决群众的投诉。为此,《荆州日报》和荆州广播电台先后做了跟踪宣传报道。为加强银监系统行业作风建设,重新修订了《行风监督员管理办法》,聘请了43名行风监督员,采取按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工作会议和发送行风评议问卷等方式,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五)改善行政服务,严格市场准入,行政审批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增强。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2005年以来,我们制定和完善了行政许可实施细则、市场准入岗位责任制、准入监管员定期检查和评价制度、市场准入联合会签制度、市场准入后续检查和定期核查制度等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提高了行政许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提高行政许可的透明度。规定了行政许可各审批环节的审批内容和时限要求,明确了各审批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并对外公开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审批时限和审批结果;三是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严格依照有关金融法律和规章,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审批,今年累计发出《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141份,审核批复机构设立5家,机构迁址更名、撤并、歇业、升降格113家,机构终止20家,核准新业务2种,审查批复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136人,做到了规范、公开、透明,无投诉等问题发生。

(六)抓执行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增强。一是抓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监管专业带头人学习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抓和谐分局建设。今年我们印发了《构建和谐分局的意见》,确立了内部管理和谐、监管履职和谐、团队建设和谐、监管效能和谐、监管环境和谐等5项工作目标,通过分步骤持续推进,营造了团结、进取、快乐的工作氛围;三是抓制度建设。我们制定和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制度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内部管理。四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一岗双责”,分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案件防范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明纪律、正行为、做表率”集中教育活动,促进干部职工增强纪律意识和党员干部模范表率作用。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银行信贷风险加大。一是企业效益下滑,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据调查,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影响,我市部分企业销售下降、效益下滑,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出口受阻,影响到银行贷款按期偿还。二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潜在的风险上升。今年A股市场暴跌,公司投资收益亏损,给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带来不确定因素。虽然荆州市房价下跌幅度不大,但房屋成交量大幅萎缩,影响到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按期收回。

(二)银行难贷和惜贷并存。今年四季度,国家逐步放松了银根,自9月份以来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大型银行下调2个百分点,中小银行机构下调4个百分点,使我市银行业增加了16.6亿元的可用资金。但由于我市缺少效益好、发展潜力大、信用程度高的大中型企业和国家投资的大项目,银行难以找到安全的信贷载体。同时,小企业贷款需求虽然旺盛,但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较快,抗风险能力较差,银行内部追责严厉,存在着惜贷现象。

(三)信用环境不尽人意。一是企业的融资环境亟待改善。今年5月,荆州市政府发文对企业抵押贷款的评估、登记、收费进行了统一规范,但据银行机构反映,有关优惠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二是银行胜诉案件执行困难。以荆州市农村信用社为例,截至今年11月末,全市信用社历年胜诉未执行的案件就有2747件,涉及金额2.08亿元。其他银行机构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

(四)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主要是监管方法更新不够,监管手段还有待加强,监管队伍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监管形势和要求。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

2009年,我分局将结合荆州市银行业发展实际,全面落实湖北银监局、荆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意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引导银行业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全面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指导银行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中小企业、“三农”和个人消费的投放力度。严格限制和压缩“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

(二)推动和支持银行体制改革。继续推动荆州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向县市延伸营业网点;积极支持农行股份制改造;扩大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范围,完善为“三农”服务的金融体系和服务功能。

(三)引导银行金融创新。一是创新组织结构。引导银行机构加快建立专门为小企业和“三农”服务的部门和机构,形成运转高效、权责对等的服务组织结构;二是创新金融产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经营特点,打造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扩大支农信贷有效担保范围,探索多种形式的担保产品;三是创新金融服务。重新组合服务流程,减少业务审批环节和层次,推行“一柜通”、“一条龙”、“一站式”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强化资产质量监管。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重点做好荆州长江公路大桥贷款风险的化解工作,大力推动信用社置换不良资产,强化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监管,加大对新增不良贷款的监测力度,防止不良贷款反弹。

(五)抓好内控长效机制建设。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快“流程银行”改造,完善业务流程、组织流程和管理流程,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提高内控管理水平,防范各类案件发生。

(六)加强监管自身建设。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提高银行监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二是构建有利于提高监管有效性和推动银行业科学发展的监管机制,加强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的有机联动,提高非现场监管的前瞻性和现场检查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这次市人大常委会对《银监法》实施情况进行审议,将有力地促进我市银行监管工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监管效能,促进我市经济金融更好更快发展。

                      (责任编辑 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