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荆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姜保国

日期:2014-08-26 来源:未知

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荆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2012年1月7日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姜保国

大会主席团:

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书面报告的《关于荆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调研、初审的基础上,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荆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情况报告如下:

2011年,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发展加快、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预计能全面超额完成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中: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1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6亿元,增长34.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4亿元,增长17.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3亿元,增长32%;外贸出口总额7.5亿美元,增长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0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增长17%。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趋好,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横向比发展滞后。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缺少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依然艰巨;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部分弱势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维护稳定任务依然繁重。这些矛盾和问题,市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总体思路清晰,指导思想明确,主要计划预期目标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工作措施也积极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会议批准荆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书面报告的《关于荆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财政经济委员会赞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机遇,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形成共识,对照先进,自加压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坚持培育大产业、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战略,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着力谋划一批大型的优势产业项目,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超前策划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配套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努力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钢腰”。

二、高举“工业兴市”大旗,推动工业优化升级。要抓住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进一步创新招商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强有力的措施引进一批大型工业项目,着力打造三个千亿元级产业和三个五百亿元级产业;以园区建设作为“壮腰工程”的主战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努力建设百亿级和千亿级开发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抢抓水利发展改革的机遇,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和排涝能力。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推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抓住国家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建设纳入全省文化发展重大战略的机遇,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合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推进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抓住汉宜铁路即将通车的机遇,培育和建设大型现代物流园,促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落户荆州,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开发一些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品种,努力提升贷存比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保险、咨询、担保代理、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加大民生投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认真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巩固发展“四城同创”的成果,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