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市发改委

日期:2014-08-26 来源:未知

关于荆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年1月5日在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积极克服宏观政策趋紧、物价上涨和干旱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因素,以跨越发展为目标,以“培育大产业、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为抓手,经济规模跃上千亿级台阶、壮腰工程势头强劲、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全面超额完成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1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6亿元、增长34.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4亿元、增长17.5%;地方财政总收入74.5亿元、增长25.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4.3亿元、增长32%;外贸出口7.5亿美元、增长31%;实际利用外资6450万美元,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增长17%。纵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农业经济再创新高,农民收入大幅增长。面对历史罕见冬春夏三季连旱,狠抓农业生产自救,立足抗灾保丰收,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大旱之年的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53亿元,增长3.5%。主要农产品喜获丰收。棉花总产14.86万吨,增1.11万吨;油菜总产55.8万吨、增1万吨;预计生猪出栏460万头、增22万头;水产放养面积达到220万亩,总产110万吨、增6.7万吨。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3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净增18家、达到73家,总量居全省之首;国家级龙头企业新增2家、达到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0家、增379家。仙洪试验区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镇达到8个、市级示范区达到4个、县级试点村达到139个;积极推进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和宜居村庄建设,分别达到9个、11个和29个,通村公路、安全饮水、沼气建设、土地整理等工程稳步推进。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受本地务工收入增加、外出打工工资提高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影响。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增加1147元,连续两年净增过千元。

(二)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今年以来,积极克服筹资难、要素成本上升等多种不利因素,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全市工业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亿元、增长22%。企业效益继续提高。预计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38亿元、增长2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0%以上,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势强劲。预计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90亿元,同比增长40%,占500万元以上投资的51.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达到47家(新口径),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增长40%以上。菲利华蓝宝石、弘晟光电LED、明德科技石油仪器仪表等项目建成投产,销售收入增幅都在50%以上。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大项目强力推进。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6亿元,同比增长34.2%,全市重点调度的50个重大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15亿元。一批事关荆州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汉宜铁路和荆州火车站站房建设基本完成;江南高速、引江济汉通航工程、荆州组合港、垄上行生态文化产业园和大遗址保护等项目加快推进;联润200万头生猪加工、洪城大型系列球阀、凯乐2万公里射频同轴缆扩建、两湖绿谷二期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石首长江大桥、318国道改线、江陵发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项目策划、申报和争取工作力度加大,荆州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松滋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得到批复、国家已拨付首批扶持资金1.35亿元,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得到批复,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6亿元,总量居全省首位。

(四)商贸旅游繁荣活跃,外贸出口形势喜人。适应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抓好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和价格监督,城乡消费市场日趋活跃。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4亿元,增长17.5%。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全国大遗址保护现场会暨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熊家冢遗址博物馆、文保中心等六大工程加快推进,荆州古城旅游区和洪湖岸边是家乡-石首天鹅洲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全市共接待各类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亿元。对外经济增长较快。全市实现外贸出口7.5亿美元、增长31%,盐卡港吞吐量达到6.5万标箱,创建港以来新高。

(五)财政收入增长提速,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74.5亿元、增长25.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3亿元、增长32%。税收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29.6%,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75.9%。金融运行态势平稳,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20亿元,比年初增加182亿元,贷款余额547亿元,比年初增加99亿元。荆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稳步推进,湖北银行荆州分行正式挂牌,监利支行正式落户,完成县市机构全覆盖,连续四年获得“A级金融市州”,信用形象整体提升。

(六)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成效显著。狠抓招商引资,营造全员招商氛围,市直派出15个招商专班、各县市区派出10个以上招商小分队奔赴沿海地区驻点招商,效果明显,成功引进湖北长江镍业、华油科技、汉兴科技、大和重工、宜化磷酸二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0亿元,增长24%。医疗卫生改革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大幅提升,基本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0%,城镇医保、农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2%,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

(七)城市建设效果明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四城同创”为抓手,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加大城市亮化建设力度,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实施北京中路、古城墙、荆沙河沿线亮化工程,中心城区共投入园林绿化建设资金2.96亿元,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8%,绿地率达到35.1%,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检查考核,有望获评“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成功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城管检查评比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各县市积极开展城市创建活动,中心城区发生明显变化,洪湖市被授予“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松滋市、公安县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镇村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建设工作取得可喜成就。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建设不断加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公共资源更多的向民生领域倾斜,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扎实推进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新增城镇就业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5%以内。连续七年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月平达到1208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到加强,新增廉租房2068套,新建经济适用房2500套,公共租赁房5500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5500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077万元。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狠抓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加大“三边一村”治安管理力度,继续落实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疑难问题,市县两级成功化解信访积案152个,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扎实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总体来看,2011年我市经受了严峻考验,付出了非同寻常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和周边市州相比,发展速度仍然较慢,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二是工业大项目少、企业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三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脆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较低,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很大;五是财政实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欠账多、矛盾多,弱势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维稳压力依然较大;六是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还很艰巨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12年是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关键之年。做好2012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充分考虑我市发展的现状和潜力,提交本次大会审议的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3%,力争达到12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力争达到1000亿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力争达到650亿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达到50亿元;

外贸出口增长18%,达到8.5亿美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达到186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达到8500元;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万元GDP能耗下降3.5%;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3%、4%、2%和4%。

完成上述目标,总体上看有利因素较多,国家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的前瞻性、连续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进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从自身发展来看,面临着六大机遇:一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战略机遇,全省目光聚焦荆州,扶持政策惠顾荆州,支持荆州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带来的机遇,将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老工业区搬迁和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遗留问题;三是汉宜铁路建成通车和北煤南运大通道取道荆州,铁路运输大枢纽为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四是国家文物局与湖北省共建南方大遗址保护片区的机遇,将有利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五是国家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机遇,将有利于我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六是全员招商效果开始显现,必将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荆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还很复杂,不确定因素还很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2012年计划安排的重点和主要措施

2012年,高举“工业兴市”大旗,以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为动员令,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培育大产业、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战略,着力突出大开放,加快工业壮腰;着力突出大建设,加快交通壮腰;着力突出大变化,加快兴城壮腰;着力突出大支撑,加快强县壮腰;着力突出大发展,加快文化壮腰,为落实“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扎实推进“壮腰工程”,加快实现荆州振兴。按照“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十年大振兴”的总体要求,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现场会的精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上来,贯彻落实省委35号文件精神,加大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与省直部门的对接力度,趁势而上,顺势而为,以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项目,积极争取农产品加工专项,设立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力争一批中央、省重大产业项目布局荆州。围绕北煤南运大通道、长江黄金水道、重大基础设施、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以项目和政策促进荆州的振兴,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

(二)努力培植千亿产业,推动工业优化升级。壮大工业是“壮腰工程”的核心和关键。一是加快推进“三个千亿级和三个五百亿级”产业计划。立足荆州资源和产业优势,培育壮大美的、四机、恒隆、楚源、华油、白云边、福娃、大明水产等现有企业,积极引进投资过10亿、20亿、50亿甚至过百亿元的大项目落户荆州,力争将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打造成千亿元级产业,轻工建材、纺织服装、高新技术打造成五百亿元级产业。二是突出园区升级,做优发展平台。坚持把园区作为“壮腰工程”的主战场,按照打造千亿级或百亿级开发区做好园区规划,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协调配套的工业聚集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新建30平方公里以上,各县市区按照新建20平方公里以上的规模打造工业园区。三是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三)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快速增长。项目建设是“壮腰工程”的重要支撑。继续实现市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实行一月一考评制度,千方百计落实规划、土地、环评、节能等建设条件,确保项目按期落地。一是突出重点项目建设。2012年3000万元以上(不含房地产)续建和新开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46个,计划投资679亿元;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287个,计划投资488亿元。在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推进北煤南运大通道(荆岳铁路)、荆州长江二桥、江北高速、仙嘉咸高速荆州段、318国道改线、荆松一级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引江济汉、江南高速、洪监高速、盐卡码头三期、荆监一级(郝穴至容城段)、荆楚大道等项目建设进度。在产业方面,继续抓好美的冰箱扩能、四机大型海洋石油钻采平台、光谷新能源、锦辉硅能、奥达整体搬迁、宜化磷酸二胺、白云边、丽源科技、华油科技、钱潮精密件、大和重工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湖北长江镍业、益茂纯电动汽车、沙隆达离子膜烧碱、新生源1.1万吨氨基酸衍生产品开发、新绿年产4万吨新型生态包装纸等项目开工建设。在农业水利方面,加快推进荆江大堤综合整治、荆南四河堤防加固、荆江分蓄洪区、后三峡工程、大型灌区改造、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安全饮水和生猪标准化等项目建设。在文化旅游方面,加快推进楚纪南城考古遗址公园、垄上行生态文化产业园、荆州文博园、旅游集散中心、“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石首天鹅洲、洈水风景区等项目建设。在社会事业方面,稳步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体育、职业教育、县级人民医院改扩建、市直重点中学搬迁、“无线城市”等社会发展项目建设。二是加强项目策划和前期推进工作。继续坚持重大产业项目策划工作目标责任制,高标准、高起点谋划项目,按照“有中做强、无中生有”的理念,围绕农产品加工、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超前策划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配套项目,着力策划一批百亿元以上的优势产业项目。切实加大重点前期项目推进力度,完善建设手续,争取有一批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模式,重点到国际国内500强、中央企业、上市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总部上门招商,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10亿元。四是着力扩大民间投资。落实扩大民间投资政策措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争取更多民间资金进入。加强银企项目对接,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五是加大向上争取政策力度。加大跑省赴京力度,力争更多项目进入中省计划,全年争取项目资金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农业是“壮腰工程”的重要基础。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粮食产能工程,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做大做强畜牧和水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二是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支持雨润集团、福娃、大明水产、洪湖浪米业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开发有机食品、保健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三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以“三万”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冬季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水利发展改革的机遇,着力抓好“小农水”建设工程,解决末端渠系“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灌溉和排涝效率,加快农田水利和民生水利建设步伐。四是切实提高农民增收水平。抓好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引导农民发展农村新型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土地流转推进力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加强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和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加,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五)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文化旅游是“壮腰工程”的内在潜力。一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抓住国家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建设纳入全省文化发展重大战略的机遇,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以三国文化、楚文化和水文化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业链。扶持新闻媒体、广播影视、文化创意、软件设计、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二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抢抓汉宜铁路即将通车和北煤南运大通道的机遇,规划大型物流企业和煤炭中转基地,做大做强物流产业,建设以两湖绿谷物流园等为重点的长江中游农产品集散中心、以荆州盐卡综合物流园等为重点的生产资料物流基地。促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开展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努力争创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三是大力发展金融业。不断丰富金融品种,鼓励缩小存贷差,积极引进一批股份制银行落户荆州,着力培育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加大企业上市推进力度,力争1-2家企业成功上市。四是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发展咨询中介、评估鉴定、担保代理等新兴服务业,完善金融保险、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业,形成覆盖城乡的现代服务业网络。

(六)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推进中心城市和重点镇建设。城市建设是“壮腰工程”的重要载体。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按照东拓西进、北越长湖的城市走向,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成为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万人的特大城市。加快沙北新区和荆北新区建设步伐,积极发展外围组团,建设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李埠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功能。加大古城人口疏散和企事业单位外迁力度。二是加强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坚持扩大规模与完善功能并举,推动县市城区扩容提质,监利主城区50万人,洪湖、松滋、公安主城区40万人,石首主城区30万人的规模建设中等城市,江陵主城区按照20万人规模建设卫星城,建设沿江城镇连绵带。三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继续推进以仙洪新农村试验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全面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推进农村路网、安全饮水、高产农田整理和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建设,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深化改革是“壮腰工程”的动力和源泉。一是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创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支付方式。二是着力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继续巩固和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三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抢抓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做好老工业区搬迁,积极争取在分配国企改革专项资金和国有资产收益时对荆州重点倾斜,促使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流程优化再造,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服务效率,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

(八)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是“壮腰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扩大就业创业。支持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推动全民创业。完善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力争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全面做好校车安全检查,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教师周转房建设。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发展职业教育,规范民办教育机构,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加大物价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加强宣传引导,稳定通胀预期。四是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认真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项目落地开工,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住房保障年度任务。五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抓紧筹备第十四届省运会,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监管等体系,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矛盾纠纷排查、社会风险评估、网络舆情引导等机制,努力营造安全有序、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