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2018年水环境质量专题询问意见整改落实的报告

日期:2021-12-06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

市人大2018年水环境质量专题询问意见

整改落实的报告

——2019年12月19日在荆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荆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唐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8年水环境质量专题询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10月对全市水环境质量的专题询问意见,荆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湖泊局、市发改委等9个部门,针对询问的11个专项问题认真研究,制定针对性工作措施,加快推进整改落实。同时,以市人大询问意见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坚持“保长江、治流域、管企业、抓建设”,扎实解决各类水环境问题,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持续向好发展。截至目前,14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暂时完成年度考核任务,优良率为85.7%,达标率为92.8%,同时消除了劣Ⅴ类断面。现将11个专项问题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1.大力推进四湖总干渠综合整治。印发《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四湖总干渠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四湖总干渠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荆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荆州水体达标方案》《荆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7年-2025年》,着力开展长江以北的四湖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沿线2个国家级工业园,3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关闭污染严重的“十小”企业14家,督促18家印染纺织企业完成清洁化改造。对四湖总干渠监利和洪湖段、洪湖湖区实施环评限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滩新区已完成排污口调整工作。开展流域治理,利用无人机航摄调绘测量,制定“一口(源)一策”开展整治。全面落实河湖库长制度,清除水葫芦、水花生内垸河渠的长度总计22534公里。积极争取中央3亿水污染防治资金专项治理四湖流域水环境。开展生态补偿试点,严格执行《荆州市四湖流域水质考核和生态补偿试点暂行办法》,在流域范围内设立53个监测断面,每季度考核一次。2019年前三个季度5250万元已全部拨付各地。目前,四湖总干渠水质总体保持向好趋势,运粮湖同心队断面消除劣五类,新滩断面已达到国家考核目标。

2.加快推进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市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整体工程有序推进,通过地下管网探测和检测,积极开展雨污分流、混错改造工作。针对发现的505公里地下淤堵管网,约2000处错接、混接点,13056处破裂、脱节、暗接、沉积管道等实际困难,市政府以保障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为根本,采取分年度、划区域组织实施的方式推进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工作。目前37个市级管网工程已全部启动,完工20个,在建11个,6个正在进行勘察设计。“十三五”中心城区规划建设170公里主次污水管已基本完成。中心城区102.5平方公里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老旧社区、居民小区等配套雨污管网进行探测,已完成约83%的工程。城区7个黑臭水体通过实施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改造、河道清淤、岸线整治、生态补水等工程,水质感观明显改善,计划2019年底前陆续按程序申报退出黑臭水体。截止目前,整治完成率达到71.4%。其中范家渊、太师渊基本消除黑臭,护城河、荆沙河、荆襄内河已整治完成并进入第三方评估;西干渠、豉湖渠整治工程12月中旬可以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稳步推进,城南、草市、红光3座提标改造及中环生活污水处理厂改造已基本完成并投入运行,红光二期扩建已完成主体工程70%,城南二期、草市二期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进入施工环节。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全市新建104个乡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主次管网施工已全面完成,入户管网正在全力组织建设,整体进度已达90%以上。79个新建污水处理厂已建设完成并全部转入通水调试或试运行,20个已建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也已全部完工。在线监测设备已全部安装并接入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信息系统。在湖北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信息系统中,我市综合排名在全省17个市州中位居第5。

3.全力巩固“厕所革命”成效。出台“厕所革命”市级资金管理办法,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分类推进“厕所革命”,城郊村户厕改造就近接入污水管网;距离城镇较远、农户居住集中、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基础的村庄,单独兴建适度规模的小型公共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或推广“水泥砖砌式连户大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改厕模式;个别散居的农户,粪污已经分流了的采用“三格化粪池”改厕模式。截止10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16.79万户、农村公共厕所1195座、城市公共厕所285座、乡镇公共厕所326座、交通厕所51座、旅游厕所92座,分别完成三年计划任务的57.4%、79.4%、75.2%、92%、242%和97.8%。除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未达到“2018年底完成总任务的30%、2019年底累计完成总任务的70%、2020年底全面完成”的目标外,其他五类厕所均完成计划目标任务。

4.从严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按照“全面排查、分类整治、依法依规、限期到位”的工作部署,下发《荆州市“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通过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升级改造一批的方式,扎实推动全市散乱污企业整治。全市重新甄别确认建立台账的“散乱污”工业企业共计233家,分类开展整治工作,其中查封18家、关停87家、刑拘1家、立案查处4家、自行搬迁拆除31家、整合提升完成30家,已整治完成166家,完成率达71.2%。同时从源头加大重点行业企业环评、排污许可审批监督力度。目前已为30个行业114家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2019年需完成畜牧业等十四个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与核发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共计核发9个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35家。其中17家水处理行业按照时间节点全面完成,剩余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核发任务。

5.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成效明显。在《荆州市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细化了《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清单》,按照“一个企业、一套方案、一本工作台账”的要求,以“关搬不是目的,转改才是关键”为标准,积极推动全市76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从进度要求来看,我市2018年底前完成7家,2019年底前完成18家,2020年底前完成29家,2025年底前完成22家。沙隆达企业搬迁工作正有序推进。该公司在沿江1公里范围内,是全市沿江化工企业整治任务清单中投资额最大的项目,总投资51.93亿元。搬迁项目分三个部分正有序推进,预计企业可以在2020年12月底前完成老厂全部搬迁,老厂区实施停产关闭。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关改搬转的化工企业共31家,其中8家企业已完成验收,其余23家年底验收。

6.推进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和收集。编制《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工程专项规划(2018-2030)》,按照“逐一上门、一企一策”要求,全力推进302家企事业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完成57条道路139.6公里的道路雨污排水管网普查工作,摸清了辖区道路管网分布情况。目前,302家企业已完成方案设计,216家企业完成改造,10家企业正在改造,剩余76家企业将于2020年3月底前完成改造工作。投资11.35亿元启动65项污水管网项目,搭建污水管网主骨架,实施污水管网支系建设,同步推动乡镇污水治理,计划建成污水管网150公里。截止目前,共完成投资10.79亿元,累计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41公里。中环污水处理厂正积极促成上海联合水务集团收购中环水业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推动企业提档升级。

7.长江船舶污染源监管不断加强。发放1万余份的船舶防污宣传材料、对375艘张贴“船舶垃圾告示牌”、300件船舶污染处罚等行动,长江船舶污染管控成效明显。一是出路问题基本解决。新建5艘接收船投入营运,基本实现了污染物接收船全覆盖。二是船舶主动交付基本实现。通过加强宣传、严格监管,免费接收等举措,形成了良好的船舶垃圾、油污水交付格局,得到了航运企业和船舶单位的一致好评。三是齐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通过海事局、交通港航、生态环境、城管等部门协作,建立和完善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机制。自2019年5月15日起,中心城区长江干线近50公里水域试行船舶垃圾、含油污水免费接收。截至目前,接收船舶垃圾2423艘次、接收垃圾206.7吨,接收船舶油污水88艘次、62.54吨,基本实现了船舶垃圾、油污水“船舶储存,交岸处置”。

8.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重点,紧扣源头减量、中间控制、末端循环利用三大环节,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一是严格管控机制,有序推进《水域滩涂养殖规划》,8个县市正开展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工作。二是严格关停转迁,截至目前我市禁养区累计关停转迁规模化养殖场299家,规模以下养殖场(户)1047家,实现了应关尽关。三是严格粪污处理,政府搭建粪污处理平台,第三方负责处理规模以下养殖场粪污全量收集,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1.87%,已完成2019年度目标任务。四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19年省下达我市非调出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资金共1267万元,监利县和公安县成功申报中央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分别争取到项目资金3700万、3500万。五是严格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各地积极开展尾水治理试点建设,减少水产养殖污染,公安县、沙市区、荆州区共投资895万元开展尾水治理示范项目。

9.全面完成地下油罐防渗处理。全市现有各类成品油经营站376座(中石化173座、中石油66座、外资企业3座、民营134座),需要对地下油罐实行双层罐改造或实施防渗处理的油罐为1359个。2017年以来,市政府印制下发了《荆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荆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等方案,严格要求新建、改(扩)建加油站地下油罐必须是双层罐或设置防渗池,确保地下水质不受污染。市商务局采取“月末督办、季末约谈”方式积极推动工作,现全市376座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处理任务全面完成。

10.加快荆州港发展与砂石集并中心码头建设。坚持“港城联动、以港兴市”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规划、物流规划等“多规合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2019年6月《荆州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得批复。目前,全市纳入整治范围364处泊位中,已拆除340处,规范2处,保留3处,关停取水口后码头保留等销号11处,关停8处。25家永久砂石集并中心正按需推进,其中荆州李埠集并中心、江陵兴润能源码头已投入试运营;荆州开发区木沉渊、江陵郝穴、公安埠河和杨厂、洪湖新堤等已开工建设;江陵马家寨、松滋车阳河和松滋口已开展前期工作;监利县和石首市因生态红线,暂未启动。同时在永久集并中心未建成前,建设了13家临时集并点,保障砂石码头装卸作业吞吐能力。

11.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实现常态化。大力开展四湖流域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修复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编制《荆州市四湖流域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修复工程规划》,绘制荆州市四湖流域水系连通生态补水工程布置图、分区图。目前已完成四湖流域沟渠水质检测、调查,水文、水质资料收集,沟渠工程现状测量、调查,水系连通生态补水需水量分析、数学模型搭建,水系连通生态补水规划编制、调度方案、管理方案拟定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资4000万元,基本完成太湖港总渠北岸渠堤加固。利用市级水利基金1100万元,建成西干渠黄港闸,配合在建的盐卡泵站发挥城区排涝作用。制定《荆州市中心城区及四湖总干渠水生态基流调度方案》,截止目前,引江济汉工程通过拾桥河下游泄洪闸向长湖补水15.49亿方,港南分水闸向荆州古城护城河补水0.43亿方。长湖习家口闸向总干渠补水5.69亿方,日平均流量20m3/s。荆襄河闸向西干渠补水1.9亿方,日平均流量7m3/s。

荆州市依水而建、因水而美、治水而兴,我们目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我们去努力。我们将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以研究解决市人大和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重点,以打赢碧水保卫战为目标,按照“先易后难、先城后乡、先上后下、先干后支”的思路,以一批重大治水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全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为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