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1-12-06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关于视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

报告

荆州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2019年12月19日)


荆州市人大常委会: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与措施,市人大常委会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了今年的视察重点。9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静带领视察组,到市政务服务中心进行了视察,并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的相关情况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爱平、刘爱华,秘书长柳军,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视察。

  为深入了解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增强视察工作的靶向性,市人大财经委于8-9月先后到4家市直部门、11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调研座谈,向50家民营企业发放了征求意见表,更大范围地收集了民营企业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近几年以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

(一)政策措施保障有力。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年初,召开了市直机关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千人大会”,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了12条刚性政策,落实了责任单位。成立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分7个专题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荆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在破除不合理门槛与限制、推动外商投资与贸易便利化、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减税降费、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55项具体措施。

(二)简政放权实质推进。一是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成效明显,走在全省前列。通过整合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实现了企业登记一件事“一日办结”,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成本;不动产登记改革基本到位,通过信息集成、流程集成、一窗受理等有效措施,基本实现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调整审批时序、合并办理事项,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实现工业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证,缩小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二是持续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在2018年“33证合一”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对“多证合一”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扩大整合范围,以“减证”推动了“简政”。

(三)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名列前茅。强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网覆盖,五级联通”。通过建设“一次办好”平台,将35个市直部门、8个县市区、118个乡镇(街道)、1762个村(社区)全部接入,实现“全程网办”“一次办好”。截至8月,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11次综合考核,我市10次排名第一。

(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全市今年上半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5亿元,其中减免税金9.16亿元,财政贴息、奖补资金超过1亿元,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近3亿元。1—7月全市工业贷款余额214.3亿元,比年初增加9.98亿元,规模工业利息费用9.61亿元,减少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孵化平台能力建设有待完善。一是办事程序不够简化,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二是孵化平台规模小、分布零散,特色优势不突出,存在低端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三是投融资扶持力度不够,不能满足创业者的需要;四是创业创新政策宣传不到位,创业创新氛围不够浓。

(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民营企业普遍反映金融机构办理贷款,风险控制标准太高,条件比较苛刻。一是质押抵押贷款占比高,达54.1%,资产抵押贷款不仅少,而且抵押物评估价格明显偏低,一般只有60%左右。二是综合融资成本高达10%,超出了很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三是贷款期限一般按照12个月设定,不符合企业需求,民营企业获得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较难。四是存在抽贷断贷现象,造成企业流动性不足。

(三)法治环境不够宽松,政府信用环境有待优化。一方面司法部门缺乏差异化的高效执法。在受理企业经济纠纷时,执法部门通常会先封账,没有有效的调解,且解封很困难,所需时间长,这给企业正常经营及企业信誉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履约信用不高。有的职能部门在与企业签订合同、购买服务和产品、履行职能时,存在言而无信、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等现象。

(四)财政税收支持政策有待改进。一是有些扶持政策是借鉴外地的经验,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如小巨人扶持政策验收条件太高,与本地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太相符,2017-2019年(每3年一个周期)申报企业21家,达到倍增条件的仅5家,财政拨付奖补资金180万元,执行率仅27.7%。二是政策制定较苛刻。技改项目资金政策以购买发票金额作为依据,对自研自制性的技改,没有纳入奖补范畴;对于以本地资源招商引资,合并、并购重组、债转股重组、破产重组等发生的资本交易中的历史欠税问题,没有研究减免或缓征的政策,让重组企业先生存发展后交税。三是政策执行上缺乏适当的灵活性。在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管理方面,没有区分恶意行为和工作失误行为,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后恢复要一年左右的周期;股东未分配利润转成股本要交20%的税,影响了企业家的投资积极性。

(五)中介服务存在垄断现象,缺乏有效监管,办事程序繁琐,收费偏高。

(六)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居高难下,尤其是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严峻,企业普遍反映,留不住人才。

三、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建议

1.深入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以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为切入点,细化企业登记开办、项目投资、不动产交易、水电气报装、员工招聘、设备购置、生产销售、获得信贷、并购重组、清算注销等流程,开列标准化的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后台集成服务”的高效运行。

2.深入推进法治荆州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到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依法保护各类企业自主经营权和财产所有权;继续深化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加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力度,推进简案快办、繁案精办,让正义更快实现;深化民事诉讼改革,针对民商事案件快速增长的新形势,探索减负增效的新办法新途径;严格落实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打造阳光司法,着力解决执法司法中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涉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打击强揽工程、强迫交易、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营造平安环境;建立健全违法审判、违法检察惩戒机制,进一步提高司法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深入推进“双创”平台转型升级。将“双创”工作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切入点,科学合理地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根据地域优势和行业优势,分类建设差异化的特色孵化器;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的建设,引导各类双创平台走向专业化、精细化;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成果转化服务链,积极探索“科研机构+孵化平台+投融资机构+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分类制定适合行业特点的人才引进和创业创新扶持政策。

4.深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一要利用财税手段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利用再贷款、再贴现方式,增强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确保贷款总量持续增加。二要加快不良贷款化解工作进程,健全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加快推进与省再担保集团对接,开展“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提升金融机构的放贷信心。三要优化信贷流程,建立贷款全流程限时制度,提高审贷效率。四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及时纠正贷款利率不合理上浮、不合规的附加收费。发挥市级国有担保平台的风险分担作用,降低对保证金和反担保的要求。

5.深入优化财税支持政策。强化财政资金使用、重大项目投资等重点领域监管,利用“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实现监管全覆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健全完善依法决策制度。要根据荆州企业发展的实际适当降低小巨人扶持政策门槛;修改完善技改项目资金政策,鼓励企业技改研发,实现转型升级;研究出台解决重组企业历史欠税问题的办法,让企业先生存发展起来;切实降低企业用工、用电、用气、用水及物流成本。

6.严格规范中介服务。继续开展“红顶中介”清理整改工作,打破中介服务垄断现象;加强中介服务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指导监督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服务规范和标准,实现服务的“限时、限费”。

7.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机制。在建立健全推进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制定容错纠错细则,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工作失误。对损害荆州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从重从快查处,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