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日期:2021-12-07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9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0年10月27日在荆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荆州市财政局局长项一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9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决策部署,全力促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需要。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两大类。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情况。

  截至2019年末,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616.2亿元,比上年增加123.3亿元,增长25%;负债总额228.4亿元,比上年增加61.4亿元,增长36.8%;净资产387.8亿元,比上年增加61.9亿元,增长19%。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47.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3.9%;事业单位资产总额468.7亿元,占资产总额的76.1%。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为249.1亿元,比上年增加28亿元,增长12.7%;负债总额133.9亿元,比上年增加30.6亿元,增长29.6%(主要是市中心医院、市一医搬迁扩建导致负债额增幅较大);净资产115.2亿元,比上年减少2.6亿元,下降2.2%。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5.7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3%;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33.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93.7%。

  县(市、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367.1亿元,比上年增加95.2亿元,增长35%;负债总额94.5亿元,比上年增加30.7亿元,增长48.1%;净资产272.6亿元,比上年增加64.5亿元,增长30.9%。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31.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35.9%,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35.2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4.1%。

  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616.2亿元的主要分布情况为:流动资产295.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7.9%;固定资产净值139.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2.7%;无形资产净值12.7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1%;在建工程62.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0.1%;纳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范畴的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资产96.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5.6%,其他资产9.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6%。

  (二)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末,全市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550.4亿元(其中,市直90.1亿元)。主要构成类别:公共基础设施305.6亿元;住房公积金104.4亿元;社保基金65亿元;政府储备土地42.1亿元;受托代理资产22.1亿元(其中:市直重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10.4亿元,房屋维修基金10.1亿元);保障性住房9亿元。

  2019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5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00公里,水库113座,城市道路2900公里,城市道路桥梁179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文物藏品21.6万件(套)(其中:市直藏品18.8万件),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公共租赁住房25580套。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抓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功能定位,逐步构建了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规律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特点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管理体系。相继制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管理以及资产清查核实、资产年报等综合性管理制度,构建了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制度框架,为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和重要依据。同时结合行政事业改革及各类专项中心工作,针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薄弱环节,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强市直政府资产管理的意见》《荆州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整合方案》《市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深化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放管服”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专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条块管理。

  (二)抓基础工作,逐步摸清资产家底。

  2016年以来,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资产清查,逐步摸清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家底。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了覆盖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一物一卡”的原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同时逐步增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审批的全程在线办理功能,显著提升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资产管理效率。截至2019年末,市直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建立26.2万余件(套)的资产卡片信息,系统数据与市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服务系统定期对接。近年来,借助产权登记、资产清查、资产年报和月报等工作,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在提升资产信息质量的同时,逐步加强数据分析,为管理决策和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三)抓全程监管,依法依规管理资产。

  把好资产“入口”关,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高效履职。出台《荆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及家具配置标准》《荆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装修维修标准》,从数量、价格和最低使用年限三个维度增强约束,以标准控制增量,以存量制约增量,从配置源头控制履职成本。在全省市州率先建立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完全锲入部门预算管理全过程的工作机制。将资产配置标准写入《部门预算项目库管理系统》,实现系统自动审核,自动报警、自动拦截,与入库项目审核流程、部门预算“二上二下”编审流程全方位契合联动,将超标配置行为阻截在“入口阶段”,为科学、合理、准确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好资产“使用”关,推进资产集约高效使用。打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体制,将原隶属23个市直行政事业单位、32处规模以上经营性资产(4.8万平方米房屋)统一划转至市国资委,注入市城投公司,通过有效整合和市场运作,把分散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转化为集约化的国有资本。在全省率先搭建政府资产公物仓,实现资产共享共用。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超配资产集中入仓管理,通过调剂、租用等方式,重点解决市直单位举办大型活动(会议)、组建临时机构、完成中心工作的资产配置需求。至2019年底,公物仓已先后为各类中心工作调配通用办公设备56台(套)周转使用,节约购置资金约35万元。在少儿体校试行固定资产信息条码管理办法,每一件固定资产贴上资产二维码后,资产购置时间、价值、使用部门、责任人等基础信息“一扫了知”,大幅提高资产清查盘点和动态监控的工作效率。资产出租严格执行“六统一”管理原则,即统一出租审批监管、统一制定招租底价、统一实行公开招租、统一规范合同文本、统一使用专用票据、统一收益专户管理。实现阳光操作,社会监督,保值增值。截止2019年底,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利用闲置资产开展对外出租业务,房屋出租面积15.8万平方米,年收益3009万元,比2010年收益537万元增长4.6倍。

  把好资产“出口”关,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自2010年以来,政府将管好资产“出口”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强化分级审批、科学评估底价、公开进场交易、及时并行下账”四管齐下,效果显著。对单位资产处置严格执行审核程序,分级审批,还权于主管部门,强化主管部门和单位的主体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评估机构备选库,由单位随机抽取评估机构参与处置资产的价值评估,以评估底价作为资产处置基价。所有转让处置资产统一在政府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以公开拍卖竞价为主。处置资产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同时下账,逐步消除财务、资产两张皮的脱节状况。2016年以来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涉改车辆处置,在全省率先搭建“互联网+”平台,全部通过网络竞价模式拍卖,共处理市直涉改车辆518辆,成交额2152万元,资产溢价1166万元,资产溢价率高达118.4%,实现了社会各界认可,信息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资产收益倍增,助推全市公车改革取得全面成功。

  (四)抓服务保障,助推各项改革实施。

  在经营性资产集中监管、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公务用车改革、机构改革调整以及古城保护与疏散等改革和中心工作中,政府及时制定配套制度,结合相关改革要求,组织市直部门和单位开展财务清理、资产清查、产权界定,强化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市直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保障各项改革和中心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有效防范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加大对市直单位的培训力度,分批次、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政策辅导和业务培训,推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意识和水平。

  近年来,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日益凸显。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和文体、教育事业资产不断壮大。2019年,医疗卫生行业资产总额73.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9.5%;交通行业资产总额29.1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1.7%;教育行业资产总额16.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8%,均比五年前有大幅提升。

  政府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的持续有效管理和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资产规模跨越式增长。行政单位家底进一步厚实,可有效保障行政单位履职需要;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快速壮大,包括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资产在内的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高达468.7亿元,比十年前资产规模增加了3.5倍。二是资产使用更加规范合理。坚持合理配置资产,推动建立公物仓、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统一调配等资产调剂共享共用机制,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全市共清理腾退54000平方米超标配置办公用房,市直共压减公务用车编制479辆。三是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严格资产使用、处置管理,实行租赁资产审批制、转让资产评估制、处置交易公开制、网络竞价新模式和棚户区改造拆除国有房屋补偿制,行政事业性资产处置行为日益规范,最大限度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财政支撑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通过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城区占用土地资源,出租、处置单位闲置公有房屋,统一调配机构改革单位腾退房屋,划转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运营等举措,筹措资金支持城区布局调整、古城疏散和学校、医院、场馆搬迁建设,增加财政调控能力。五是公共基础设施等国有资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公路里程稳步增长,县县通高速,所有乡镇全部开通等级硬化路,为荆州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在改善荆州生态环境和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保障性住房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荆州中低收入居民居住条件。文物资产管理方法不断改进,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文物资产利用与荆州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日益紧密。

  近年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成效虽逐步显现,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部门单位“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观念根深蒂固,导致部门单位资产管理机构、人员不齐,管理制度松弛,责任追究不严,管理环节脱节。二是主体责任缺失。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主体责任不清晰,监管不到位,问责不给力,主管不主动,三级监管架构未形成合力。三是公房管理混乱。部分单位自管公房长期未登记入账,未有效管理,导致产权丧失、收益流失。四是基础工作薄弱。少数单位长期不进行资产清查,资产底数不清,资产信息不全,呆坏账长期挂账。五是分类监管滞后。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统一归口管理进展缓慢,制度缺失,衔接不畅,职责不清。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财政部门的综合管理职责,厘清财政部门与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主管部门的职责边界。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工作联系机制,优化资产管理审批流程、提高管理绩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二)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工作办法,规范国有资产公开交易,探索研究不同领域的专用资产配置标准,逐步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强化过“紧日子”意识,继续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衔接,严格落实资产配置标准,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的资源配置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资产使用效率。深入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研究建立健全部门间资产尤其是大型设备的共享共用机制,提升资产使用效率。盘活存量资产,降低配置成本,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在“四个荆州”建设中的服务保障作用。

  (四)进一步强化部门单位主体责任意识。推动实现“把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提升主管部门资产处置权限,进一步调动部门和单位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资产管理效率。督促单位完善内控制度,继续推广“资产身份证”试点,建立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度。推进单位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衔接,提升管理效能,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五)进一步规范公共基础设施等国有资产管理。按照“谁管理谁登记入账”的管理体制机制,将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等资产分类登记入账,确保账实相符。健全管理制度。分类研究管理方式,明确统计口径,完善实物计价指标。强化部门协作管理。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分工,加强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衔接和配合,积极推进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六)进一步加大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重点对超标配置资产、自管公房管理、闲置资产出租等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重点资产清查,结合审计监督反馈意见,督促单位认真整改,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各项规定,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