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乡土中国》有感

日期:2022-05-13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读《乡土中国》有感

黄晓春


《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由费孝通所讲的“乡村社会学”的课程讲义整理而成。全书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一方面继承了乡土社会保留下来的精华,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了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的必要性。比如,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单纯的依靠土地;现代化的生产组织形式较之传统的手工生产更能提高生产效率;乡村社会治理不仅仅要靠“礼”来规范调节,更要有现代法律的普及与使用,这些都是乡土社会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做出的转变。

当下,中华民族正在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乡村的振兴必不可少。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对当下我们制定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下面,是我读《乡土中国》后,对乡村发展的几点思考:

坚持规划引领,确保乡村振兴平稳有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高瞻远瞩、系统谋划。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案,确保有规可依、有计可循。坚持分步推进,采取示范组引领、试点组跟进、其他组学习的推进方式,确保乡村振兴稳步前进。

坚持“内聚外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发展基础雄厚,但产业经济落后、产业结构不全是普遍问题,因此,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内部造血”与“外部输血”,以此来补齐产业短板,建立内聚外合的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坚持“内培外引”,强化人才支撑。人力资本欠缺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造多种渠道、创新多种方式,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采取差别化、多样化的方式,实施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加大对种养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合作社带头人、青壮年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实施“三乡工程”,鼓励能人回乡,结合本土人才成立乡贤会,为本村发展献计献策。三是积极引进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进入乡村工作,提供多种锻炼机会,培养村级后备人才。

建设美丽乡村,塑造生态宜居环境。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之基,必须统筹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垃圾清运、植树护绿和综合整治,打造“一村一品”,完善生活设施,让农村变得美起来、亮起来、活起来。

传扬优秀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深入挖掘本地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物故事、道德典范,建设一批农耕文化景观与休闲体验场所,改进村规民约,促进乡村乡风、家风、民俗、民风的改善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坚持“三治融合”,确保乡村治理长效。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乡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积极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优化组织构建体系和党员结构,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服务引领和治理引领能力。同时,积极调动村民积极性,参与乡村自治;发挥“五老”作用,开展道德人物及家庭评比,倡导德治优先;全方面依法治村管理,崇尚法治精神,形成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确保基层乡村治理取得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