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日期:2022-05-13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宋鹏


遥远的救世主,如果把它当做故事来看,是一本普通的商战色彩的小说,在国外捞钱突然良心发现的商界怪才丁元英,火速关闭了自己的私募基金,承担了巨大代价,资产全部冻结,在北京边上的古城归隐,尔后又与警花芮小丹陷入爱河,以音箱制造为媒介,杀富济贫的故事。

然而这本书当年引起反响却远不是因为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是这本书中,借助丁元英和芮小丹之口所展现的人生哲学。

影视剧的名字叫《天道》,天道这个词,在书中出现了很多次,场景也不尽相同,有在饭桌上、汽车里、监狱审问中、旅游途中,以及寺庙中。可以说天道这个词是本书的核心思想。什么是天道?如是本来就是天道,事物皆有客观因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聪明人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所以丁元英才说,所谓奇迹,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事,恰恰相反,是再平常普通不过的事。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也在书中点睛多次,贯穿了儒释道三个教派。这是对“天道”的最好诠释。

人是会被七情六欲所填满、所牵制的。人所谓的“主观意志”,其实很多都是自己的顺从和服从。丁元英是一个一直在找寻天道和顺应天道的人。丁元英的价值观在于“我应当”,这里的应当,不是世俗的应当,而是顺应了自然规律的应当;而芮小丹是“天国的女儿”,她的价值观在于“我想要”。丁元英差一步得道,而芮小丹已经活成了自己的样子。丁元英最终吐血和小丹从容自尽是点睛之笔。

芮父一辈子没有熬成大师,就是因为自己的理解很浅层。在对《天国的女儿》的理解中,芮父与小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芮父把阳光、沙滩、美女等等表层意向拼接在一起,刻意塑造了一个“天国”,而被小丹尖锐地指出:当你刻意凸显天国,你就同时认同了地狱,刻意彰显美,你就认同了丑的存在,因为没有丑的话,是不谈美的。就好比没有穷就不谈富,没有强势就不谈弱势。所以“美”本身是包含了丑的意义在里面的。而天国的女儿所表现的,远远不是这种表层的“美”。所以在阳光沙滩的美女不是天国的女儿,而在战场厮杀的小丹相反却早已涤荡得清新脱俗,一尘不染。

摆脱了表象的美丑,小丹违逆父亲的思想依托就来自这里:她既没有顺从父亲的职业规划安排,也没有顺从世俗对女性、对她这样一个有无比光明前途的女性的普遍安排,自顾自做着刑警。所以丁元英才说她活得“奢侈”。这与《月亮和六便士》的立意很相近。

而小丹在最后的情节中,一通电话给元英是为诀别,二人心照不宣,交代完情况之后没有任何对话,因为多说的都是徒劳。丁元英没有选择任何表象的方式进行劝导和挽留,因为他知道这不是小丹期望的。这种心照不宣的纯朴在后来小丹的葬礼中被粉碎殆尽,小丹不在了,人们又回到了平庸,天国的女儿回去了。

本书谈到了“说,则不灵”的问题。它可以理解为,越是强调什么,就越远离了什么;越是攀附,就越疏远。丁元英说“随缘惜缘不攀缘”,就是这个道理,是你的就抓住它好好经营它,不是你的怎么都强求不来。“当一个国家的人都在谈论道德的时候,道德就早已经不在了。”日常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当强调关系好的时候,说明还没到份上;当说出男女平等的时候,说明男女还没有平等;同理说出“种族平等”的时候,也说明还没有做到。

打个比方,你新入一家公司,领导带你见组里的同事,说大家今天就是一起的战友了,别看小娃娃今天才来,以后就一视同仁,一条战线了!这些话说完你怎么想?你听到的是“一视同仁”,感受到的却是“区别对待”,因为别人把“一视同仁”当作指令行动的时候,已经在区别对待你了。

所以很多东西,一说就垮了。有没有好办法呢?作者没有明说,我认为是顺应时间慢慢来,没到份上的时候说了没用,到份上了自不必再说了。

本书还嵌入了很多其它的小话题,比如旅游的意义:旅游本身就是意义,见识得多本身就是好处,它不依托于某个具体的意义。

再比如两代人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家长习惯“包办”,就是你什么都听我的,上学听我的、工作听我的、结婚听我的,违抗就是不尊,这种割裂在小丹身上得到了体现,她自顾自当着刑警,自顾自准备着入学,这大概是作者对中国式家庭的一种呐喊。

还有关于海外游子的那种孤独感,比起2005年,现在定居海外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仍然如同作者所描述的,你的生活不错,工资也高,已经达到了表层的富足,但你融入不了主流社会,你是边缘人,而你的祖国在遥远的地方。作者不是抨击海外生活不好,而是说做了这个选择,就要去接受现实并取舍。

总的来说,本书是作者的认识合集,去除它的表层包裹,可以看到一个活得通透的女性作家,她脱离了矫揉造作的世俗,进入了内心的满足。孔子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概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