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日期:2022-10-21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工作报告

——2022年1月7日在荆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荆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昌林


各位代表:

受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任期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的新部署新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记使命履职尽责,顺利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核心内容,切实把规定动作做实,把自选动作做优,用党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鼓舞斗志、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实事,对“创建全国羽毛球示范城市”等重点建议进行多次督办,主任会议成员领办的12件“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建设王板桥社区便民充电站”获评全市群众最满意民生实事项目。深入贯彻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第一时间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宣传,深刻领会首次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的核心要义,认真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荆州实际,以“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更好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为主题,与各县市区同步开展专题调研,紧跟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谋划和推进人大各项工作,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依法做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提请市委转发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相关文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工作推进会,做好连任代表人选推荐工作,加强全过程培训、全过程督导、全过程把关,指导各地首次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选民登记,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推进各环节的工作,层层落实警示教育片、承诺书、提醒函全覆盖要求,保证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平稳、圆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依法选举产生市级人大代表496名、县级人大代表2355名、乡级人大代表7871名。

这一年,我们着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组织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主任会议成员带队进园区、访企业,与企业家代表、基层代表面对面座谈、一对一交流,共同为优化营商环境把脉问诊;各级人大代表以代表小组为依托,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集中开展代表活动314次,参加代表6135人次,提出并转办意见建议486条,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现行有效的近20件规范性文件中,涉及到营商环境的内容进行专项清理,为打造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基础。针对全市营商环境中的短板弱项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关于以思想破冰引领荆州发展突围的思考》,为“双优化”专项治理活动提供人大智慧。推进经济稳健运行。集中精力对8个县市区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系统调研,通过座谈交流、查看报表、分析数据等方式,对各地的政府性债务规模、债务投向、债务限额以及还款付息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摸清了家底,提出了建议,为市委、市政府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提供决策参考。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监督,系统调研全市经济运行、要素配置优化、“外资台资侨资”利用等情况,促进全市经济行稳致远。推进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人大的特点和代表的优势,组建专班奔赴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开展产业招商,派员到东莞市驻点招商;密切关注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多次到亿钧玻璃、恒隆集团、金茂环保、嘉仕利等企业,对在建项目进行视察,推进项目加快实施;先后到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及县市区的工业园区,调研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情况,促推经济发展回归常态、重返“主赛道”。

这一年,我们持续推进治理水平提升。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按照“小切口、真管用”的工作思路,制定《荆州市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条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乱、停车贵、停车难”等问题作出制度性安排,这部市民关注度高、各方参与活跃的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实施。常委会还紧扣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重点领域,启动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立法程序,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加强法律法规实施监督工作。扎实做好长江保护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邀请水利部专家专题辅导,跟踪监督环保目标完成情况,实地察看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水污染防治、退垸还湖还湿、长江禁捕等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江,得到全国人大的专门推介。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及省促进条例的有效实施,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支持和推进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认真组织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严肃指出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加强地方性法规“三入”工作。推进有关方面落实《关于全面推动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工作的决定》,加强对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长湖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完善地方性法规实施的配套措施,听取审议“七五”普法工作情况报告,作出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推动地方性法规列入“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计划。这项工作获评全省人大系统“十大创新工作”,打造了地方性法规实施的“荆州样板”。

这一年,我们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为推动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作出《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决定》,推进出台《荆州市“全民反诈”工作实施方案》,掀起打击治理电诈犯罪凌厉攻势,有效遏制电诈案件高发势头;听取审议荆州科创大走廊(大学城)片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指出要紧扣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完善规划实施的措施和监督机制,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跟踪监督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现场督办公共卫生体系及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项目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医保制度改革和基金监管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巩固发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这一实践创新成果,到30多个票决项目现场进行“解剖麻雀式的体检”,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编撰工作合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指导各地进一步提升项目的可行性、程序的规范性、建设的实效性。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票决产生的1533件民生实事项目已完成1428件,既让人大代表履职更具活力、也让群众获得感更具质感。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无比自豪地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无比骄傲地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我们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在服务改革发展上展现了新作为、在汇聚民心民力上取得了新成效,为本届人大工作圆满收官添上了精彩一笔。

五年工作回顾与体会

各位代表,本届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考验、各方面工作取得重要成就的五年,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市不断焕发生机活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先后制定地方性法规6部,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89个,开展视察和调研281次,组织执法检查7次,开展专题询问2次,发出审议意见41期,作出决议决定24件,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60人次,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60件,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571批次2319人次,为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坚定不移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工作的部署,支持和促进政府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和预算审查监督职能,推进人大司法监督平台全覆盖。坚定不移发挥党组政治功能,坚持向市委报告人大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提请市委出台关于加强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大研讨活动和“双优化”专项治理。坚定不移服务中心工作,与全市人民一起走过疫情寒冬、直面汛情考验、决战脱贫攻坚,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项目建设、创文创卫、河湖长制等工作中,随处可见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奋斗”的身影,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人大答卷。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党委工作的重心作为人大工作的中心,在思想上、工作上、行动上紧跟市委步伐,人大工作才能把牢方向、彰显担当。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监督工作作为服务全市大局的重要抓手。在助推经济工作方面,开展产品质量执法检查,多次调研交通物流建设情况,推进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专题询问,连续围绕工业经济、科技创新、县域经济等事关荆州发展的事项开展专项监督。在助推生态环保方面,作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建立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年度报告制度,开展覆盖“水土固废气”的执法检查和环保世纪行活动,组织水环境治理专题询问,持续跟踪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开展畜牧法、省农村扶贫条例执法检查,跟踪监督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农产品公用品牌创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等工作。在助推民生福祉方面,检查野生动物保护、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连续5年专题调研教育发展、旅游发展等情况,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活动,视察调研社区治理、公共文化、就业养老等民生工作,形成20多篇有分量的专题报告。在助推依法治理方面,积极推动监察法贯彻实施,连续3年跟踪监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情况,建立听取“两院”半年工作报告制度,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公益诉讼职能,积极打造人大监督“硬核”成果。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强化监督硬度、增加监督深度、拓宽监督维度,切实增强监督实效,人大工作才能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做好立法工作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落实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工作,提请市委召开立法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机制的意见》,从制度层面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地方立法工作格局。为荆州古城量身定制的古城保护条例,体现地方特色,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肯定。去年颁布实施的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条例,是全国首部以“苏区”冠名的地方性法规。14万人次参与讨论制定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荆州创文创卫提供了法治支撑。深入开展立法协商和论证评估的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更加科学、更可操作。全省首部“一湖一法”的地方性法规——长湖保护条例,让环境保护和生产发展同频共振,入选全省十大法治创新案例。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以法治为本、以法治为要,坚持“小而精、有特色、真管用”的精细化立法原则,注重立法质量和法规实施并重,人大工作才能护航发展、保障善治。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彰显制度优势的有效途径。在密切联系代表和群众上“下功夫”,出台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实施意见,建立列席常委会会议人大代表座谈会制度,邀请代表900余人次参加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让代表能够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国家权力。在服务和保障代表履职上“用真情”,分26批次组织近千人次的代表参加全国人大、省人大履职培训,高标准建好全市710个“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室)”,一年一个主题开展代表行动,活动中收集反馈的3000多件意见建议得到有效办理。在督办代表建议上“出实招”,慎重对待市五届人大代表提出的702件建议,持续推行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专委会对口督办、代工委协调督办等机制,探索实行建议办理情况“两次评价”,用好满意度测评成果,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推进关于加快沿江大道建设、增加海洋世界及周边区域公交线路、车次等一批代表建议的办理,取得明显成效。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让“民主”与“民心”相通,让“民意”与“民生”相联,人大工作才能厚植民意、温暖民心。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增强工作活力的关键环节。修改常委会党组工作规程、主任会议议事规则,先后出台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加强常委会会风建设、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机制等意见,规范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各环节的工作,优化专门委员会职能分工,调整充实人员力量,督导县市区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有关要求,规范县级人大工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主席团会议议事程序,配齐配强乡镇人大工作力量。这一系列的务实举措,更好激发了全市人大工作活力,形成了一批创新实践成果,荆州区的代表述职、沙市区的街道议政会、江陵县的工作评议、松滋市的乡镇人大工作、公安县的选民接待、石首市的代表建议督办、监利市的代表联络站(室)建设、洪湖市的代表约见,特色鲜明、亮点纷呈。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在继承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不断夯基固本,不断创新实践,更好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人大工作才能百舸争流、百花齐放。

各位代表!本届市人大常委会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些工作成效是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本届人大常委会各位负责同志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人大机关干部认真履职、扎实工作的结果,是“一府一委两院”和县乡人大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充分信任、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在立法工作中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和政府依托作用的问题;监督工作方法创新和监督实效的问题;代表工作广度和深度的问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如何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需要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切实予以改进。

今后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荆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破题开篇、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党委有要求、发展有需要、群众有期盼、人大有行动”的工作理念,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荆州实践,努力建设让党委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治机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市六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始终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必须紧紧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努力做好开局之年人大各项工作。

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要求,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多种形式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入脑入心、真学真用,切实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把学习贯彻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履职必修课,适时提请市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切实做到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坚持更好发挥常委会党组重要政治功能,严格执行向市委请示报告工作制度,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牢牢把握“国家权力机关”定位要求,更好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紧扣“五区五中心”新蓝图,综合运用立法、监督、决定等职权,全力助推荆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编制好五年立法规划,细化年度立法计划,做好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条例等立法工作,开展养犬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城市建筑外立面管理等立法项目调研和论证,促推地方性法规“三入”工作决定更好落实,加强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条例、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报告制度县级全覆盖要求。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用好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法定监督方式,围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和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和农村宜居宜业、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治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强化预算审查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能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强监督,更好助力改革攻坚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及时把市委的工作安排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一体遵循的决议决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选举任免相统一,认真做好选举任免工作。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牢牢把握“代表机关”定位要求,深化拓展代表工作。坚持尊重代表、服务代表,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不断丰富同人大代表、人民群众联系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召开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会、组建专业代表小组等方式,让代表更加广泛地、更有深度地参与常委会重点工作。分期分批开展新任代表履职培训,持续推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室)规范化建设,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以“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为主题开展“代表行动”,让代表履职更加充分、更富实效。着眼“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工作,制定代表建议督办工作规程,深化建议办理“两次评价”机制,推动人大代表、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回应和有效解决。

牢牢把握“工作机关”定位要求,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提升工作质效的行动自觉,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把优化工作机制作为提升工作质效的有力举措,健全完善法定会议的议事制度,巩固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等创新成果,推进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机制创新,加强上下工作联动,指导推进县乡人大完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把改进工作作风作为提升工作质效的重要保障,持续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努力做好“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大研讨活动后半篇文章,认真开展“双优化”专项治理,把“唯干唯实唯先”的作风贯穿人大工作始终,让“好正实优、务实高效”在人大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百年征程照初心,奋楫扬帆再出发。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担当,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为荆州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