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荆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和建设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3-08-21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

荆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和建设情况的

报告

——2022年10月27日在荆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荆州市教育局局长陶润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荆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和建设情况,请予审议。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社会持续高度关注的城区学位建设问题,强化政府行为,加强统筹管理,着力优化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加大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力度,不断增加基础教育学位,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21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0所,增加学位11911个,其中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7所,增加学位7931个。2022年9月,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5所,增加学位22810个,其中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6所,增加学位8175个。

二、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编制情况

1.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短板。积极回应社会热切期盼,以开展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组织教育、资规、住建、发改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自2022年2月份起深入中心城区学校、社区开展现场调研,广泛听取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找准当前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校布点不适应城市发展新需求。沙市区中小学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中路和北京西路沿线,随着中心城区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学校服务半径不能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荆州区中小学主要集中在城中片区,随着古城人口疏散加快推进,古城外学校布点少的问题凸显。同时,沙北片区、荆北片区发展迅速,居住人口激增,但新建学校少,片区内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难,给邻近中小学校形成较大的压力。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城区学校间办学差异客观存在,一方面优质学校学位一位难求。另一方面部分位置偏远或条件略差的学校存在较多空余学位,学位的供需结构不优。三是学校功能用房被挤占挪用严重。近年来,为满足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净流入背景下的学生入学需求,大部分学校不得不腾退体音美及教师办公等场所用作教室,部分学校生均占地和校舍建筑面积等重要指标离国家规范标准存在差距,标准化校园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2.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方案。依据《荆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8—2030)》,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新方向、新要求,在多次开征求意见会,广泛征求教育、资规、财政、城发集团和两区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并修改完善了《荆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方案》)。根据规划,2022 年至 2025 年,中心城区将新建、改扩建 26 所公办中小学校,增加学位 34155 个(小学学位 24505 个、初中学位 8450 个、高中学位 1200 个)。该方案实施后,中心城区中小学教育资源规模、布局、结构将更加合理。

三、中心城区中小学学位建设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心城区学位建设,市长周志红亲自部署研究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建设情况,要求科学规划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布局,并调度推动学校建设。

1.紧扣方案,对标实施。2022年是城区学位建设的攻坚之年,现已建成北门中学、红门路学校小学部、银湖路小学、新沙市一中、 荆州经开区第二中学、荆州经开区实验中学南校区等6 所学校,增加学位8175个;将启动南门小学、荆州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城东校区、东方红中学、长江大学沙市附属中学、沙市北京路第三小学世茂云筑校区等6所学校项目建设。

2.强化督办,加快建设。市政府多次督办中心城区中小学校规划建设,现场研究和协调推进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选址、施工建设、资源利用等工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把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建设情况纳入区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压实两区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主体责任。教育、发改、财政、资规、城发集团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确保学校建设项目优先审批、优质施工、按时竣工并投入使用。各区组建工作专班,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列出任务进度表、明确责任人、倒排工期,形成联动攻坚、系统化推进的工作格局。

3.争取支持,落实资金。为缓解学校建设经费压力,认真做好相关政策基础数据和项目储备工作,分门别类建立重大项目库和项目清单,积极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汇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截至2022年8月,中央、省对我市教育转移支付达11.63亿元,比2021年增加1.14亿元,增长10.9%。

四、存在问题

1.学校规划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滞后于城市发展。随着城市发展扩容提质,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快速增加,随迁子女就读中心城区学校的需求不断加大。而中心城区学校规划与建设均滞后于城市片区开发和住宅建设,只能后期补救,导致选址被动,教育用地紧缺,建设空间受限。

2.学校建设工期紧张。学校建设项目涉及部门多、环节多、材料多,跨度时间长,前期工作普遍较慢,加之部分学校受土地拆迁、施工条件、教学与建设矛盾等因素影响,工期滞后问题仍然存在。

3.区级财政资金紧张,学校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近年来,中心城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校新建、改扩建,各区财政经费保障压力大,学校项目建设保障不够充分。

五、下一段的工作打算

1.强化规划引领,保障教育用地。以《荆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8—2030)》《荆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为引领,发挥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完善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在推进我市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收储、划拨、置换等方式全力保障中心城区中小学的规划建设用地。同时积极盘活存量,统筹市级教育资产利用,努力使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与中心城区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结构布局相协调、相适应。

2.加快项目建设,增加学位供给。督促各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目标,优化审批流程和办事环节,尽快启动2022年其他6所待建学校的建设工作。一是推动南门小学和长江大学沙市附属中学尽快开工;二是加快办理东方红中学、荆州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城东校区项目的土地转征、预算财评、招投标、施工许可等手续;三是尽快完成北三小世茂云筑校区设计方案,力争在2023年上半年开工。

3.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建设水平。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市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对教育投入大、学校建设进度快的地方进行奖补。二是督促荆州区、沙市区、荆州经开区、纪南文旅区主动扛起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责任,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小学校建设的投入。三是督促各区及相关部门研究政策、谋划项目、主动对接,继续多措并举向上争取资金,保障学校项目建设尽快实施。

4.推进教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均衡。开展教联体改革,探索“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镇学校联农村学校”具体路径,在中心城区形成以荆州实验小学(城中、城东、城南、城北)、荆州市实验中学(城中、灵均)、沙北实验学校(沙北、新城)等为代表的集团化办学品牌,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共同缔造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5.深化队伍改革,提升师资力量。一是出台《荆州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三年行动(2022—2024年)实施方案》。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教师待遇提升保障机制。二是继续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各县市区对域内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及时核定编制并给予足额补充,解决好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问题。三是多渠道引进教师。结合新建、改扩建学校的数量和规模,科学组织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招聘工作,灵活采取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等方式补充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