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荆州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日期:2023-08-21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荆州市2022年预算执行

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2023年1月8日荆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俊标


大会主席团:

荆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了市财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出的《关于荆州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3年预算草案。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市直预算执行情况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7.49亿元,为预算(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调整预算,下同)的10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47.49亿元,为预算的105.3%。

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107.81亿元,为预算的86.7%;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107.81亿元,为预算的86.7%。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7.91亿元,为预算的101.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7.91亿元,为预算的101.6%。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56.29亿元,为预算的81.8%;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支出62.82亿元,为预算的91.0%。收支相抵,当年支大于收6.5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25.37亿元。

(二)荆州经开区预算执行情况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0.98亿元,为预算(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调整预算,下同)的8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30.98亿元,为预算的85.4%。

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50.52亿元,为预算的107.4%;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50.52亿元,为预算的107.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0.8亿元,为预算的99.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0.8亿元,为预算的99.2%。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2年市人民政府及其财税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兜牢“三保”底线,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支出增幅较大,收支矛盾突出,保障能力有待增强;预算绩效管理不够深化,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尚待提升;政府债务偿债压力加大,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需有力推进;财经纪律刚性约束不够,财会监督体系需进一步优化等。对此,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2023年预算草案编制务实可行

(一)市直预算草案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9.64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下同)增长24.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39.64亿元,增长24.3%。

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103.86亿元,增长33.1%;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103.86亿元,增长33.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3.52亿元,增长23.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3.52亿元,增长23.8%。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38.69亿元,下降43.8%;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支出38.12亿元,下降44.8%。收支相抵,当年收大于支0.57亿元,滚存结余25.94亿元。

(二)荆州经开区预算草案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0.77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下同)增长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40.77亿元,增长7.2%。

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35.11亿元,下降10.7%;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35.11亿元,下降10.7%。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0.48亿元,下降35.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0.48亿元,下降35.9%。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3年预算草案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资金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刚性支出。总的来看,2023年预算草案符合法律规定和我市实际,务实可行。建议本次会议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荆州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3年预算草案。

三、做好2023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发挥预算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以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着力完善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促进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效能提升,更好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积极应对财政紧平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四本”预算统筹,逐步统一预算分配权,减少交叉重复安排。强化增量与存量资源统筹,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存量资金与下年预算安排紧密挂钩。推动闲置国有资源资产调剂使用,提升国有资源资产运转效益。强化财政拨款收入和非财政拨款收入统筹,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在强化收入统筹基础上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三)提升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环节的预算管理,促进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精准有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用好绩效评价结果,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提升良性循环,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健全预算执行管理体系,严格预算控制、核算、决算,完整反映预算资金流向和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情况。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施资金分类管理,完善全过程监管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动财政信息贯通,互联共享,实现一体化系统在预算单位全面运行。

(四)增强财政可持续能力,筑牢风险防范制度机制。兼顾当前和长远,把财政可持续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禁违规违法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加强政府融资平台治理,打破政府兜底预期,按照“谁使用、谁偿还”原则,压实偿债主体责任。保持财政平稳运行,足额保障“三保”支出,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建立健全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出台涉及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和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前,按规定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防止过高承诺、过度保障。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健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机制,强化跨周期、逆周期调节,对中长期支出事项、跨年度项目等纳入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与年度预算加强衔接。

(五)强化财经纪律约束,优化财会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健全监督机制,形成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突出监督重点,强化重大财税政策落实情况监督,加强部门预算闭环监管,对转移支付实施全链条监控,做好对政府债务、财政运行、“三保”等方面的持续监控。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监督,严防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等。提高监督效能,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