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的自查报告

日期:2006-10-31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的决定,我局被确定为2006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的政府部门,这既是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监督,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关注和支持。根据工作评议的要求,现将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狠抓法制教育,接受人大监督,切实推进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

我们按照“四五”普法规划,加强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普法教育。“四五”普法期间,全系统共组织各类法制培训113次,开展了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百问百答”的学习活动,组织了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电视大奖赛。通过普法教育,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有所增强,依法行政的水平有所提高。2005年7月,全市“四五”普法现场会在我局召开。省政府“四五”普法检查验收组检查了我局普法教育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制定了行政处罚立案、审核、决定“三分离”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听证制度以及执法过错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建立了以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核心,以履行法定职责为主要内容,以层级监督管理为主要方式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我市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工作得到了省劳动保障厅的充分肯定,近期,省厅中心学习小组开展法制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专门听取荆州市劳动保障局介绍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涉及劳动保障工作的建议,我们都逐项研究、认真落实,并吸收到政策制定和工作部署中。2005年以来,我局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5件,实现了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三个100%,近几年我局多次被评为建议提案办理先进单位。

(二)服务工业兴市,构建和谐荆州,认真做好各项劳动保障工作

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增长。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手段,采取鼓励创业、大抓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拓展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近几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2005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24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万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1.02万人。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贯彻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的配套文件,制定和实施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消除零就业家庭”两个工作方案。1-8月,全市新增就业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664人,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2351户3079人。开展“创建信用社区,促小额担保贷款”活动,共办理小额担保贷款317笔,贷款金额460万元,贷款贴息6.3万元。发放新版《再就业优惠证》12004本,落实四项补贴资金2284.06万元。建立了荆州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公安南平等16个乡镇为重点联系点,形成直接到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网络,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便捷的服务。打造荆州特色劳务输出品牌,石首市、洪湖市分别被省劳动保障厅授予“建筑防水工之乡”和“荆楚印刷工之乡”。今年已转移农村劳动力9.15万人。
加快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五险一单”统一申报核定工作。对中心城区的企业养老保险实行了统一政策管理。养老保险稳步向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参保对象扩展。以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为突破口,医疗保险向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延伸。失业保险扩面重点向事业单位和学校推进。工伤保险覆盖了进城农民工。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加大。开通指纹识别系统和生存状况调查,有效堵塞了基金发放工作中的漏洞。2005年,全市社会保险扩面11.9万人次,征收社保费9.9亿元。今年1-8月社会保险扩面6.6万人次,征收社保费8.7亿元。确保了社保费按时足额发放。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2005年,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2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8万人。职业技能鉴定规模增长率达到41%。组建了荆州技师学院,成立了荆州市蓝领教育集团。对全市72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了年检与评估,依法取缔了9所严重违规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2.1万人,有8000多人参加了全省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做好劳动保障维权工作,促进荆州社会稳定。2005年,对6488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保障年检,今年1-8月,年检4911家。开展了社会保险、劳动力市场管理、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等专项检查工作。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320份,办理社会保险登记12093人次,督促缴费单位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279万元。加大了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2005年,共受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1474件,涉及农民工人1.8万人,清欠1915万元,清欠率98.5%。今年1-8月,清欠农民工工资1328万元,涉及农民工4851人。落实了生活困难的企业军转干部各项劳动保障政策。2005年以来,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946起,结案率95.2%。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确定每月8日为局长接访日,并设立举报信箱和投诉电话,开通了网上信访,规范了信访程序,做到了有信必复。去年,我局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三)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改进服务手段

实行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失业保险金申领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核定等 “一站式”服务。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在我局设立了劳动保障分中心,已受理行政审批4226件,办结4220件。市直在全省率先实行委托商业银行对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代核代征,简化了办事程序,方便了参保群众。截止今年8月,通过银行代核5.7万人,代征社保费6000多万元。明确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工作职责,落实了工作经费,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医保服务、养老保险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四)积极争取转移支付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劳动保障转移支付资金。2002年以来,中央、省给我市的转移支付达104438万元(市直46067.44万元),其中,2002年15500万元(市直8379万元),2003年25057万元(市直15002.44万元),2004年29683万元(市直10726万元),2005年34198万元(市直11960万元),资金总量及增幅在全省仅次于武汉市。

(五)坚持以人为本,为群众办实事

今年,市政府将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列为十件实事中的第一、二件,目前两件实事进展顺利。1-8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完成年计划的8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年计划的9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成年计划的92%,培训完成年计划的111%。通过向省争取补贴、地方财政自筹和参保单位(个人)缴费,我市每年可以筹资4015万元,两年内解决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我市应参保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53740人,已参加医疗保险8903人)。制定了公务员医疗补助实施方案及特殊慢性病门诊用药管理暂行办法,以解决广大公务员慢性病治疗的实际困难。

我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受到了上级的肯定,2005年以来,市直劳动保障系统有25个单位(科室)和28人获得国家、省有关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相互配合的结果,也是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作评议开始以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社会各界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经归纳梳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劳动保障政策宣传不够。二是劳动保障部门学会协会、公司、经营性中心多。三是少数窗口单位服务质量不优、服务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社会保险结算中心与各经办机构之间工作不够协调;劳动能力鉴定时间长;社保个人账户查询和医保圈存不太方便。行政事业性收费虽然在政策范围内,但项目过多。四是劳动保障监察在企业超时用工、非法使用童工、劳动合同签定不规范、签定率不高等方面应加大力度。

此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主要有:一是要提高职业介绍成功率。二是妥善处理国营农场农工参保负担过重问题。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探索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险、逐步统一城区医保缴费标准、加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问题。四是希望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统一社会保险费申报软件。五是帮助企业留住高层管理和高技能人才,防止流失。

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是中肯的、实事求是的。从主观上讲,反映了我们对当前劳动保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还不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思路和办法还不多;严格执法与优化经济环境的结合点还找得不准;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主要整改措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工作评议开展以来,我们在市人大常委会及调查组的关心指导下,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有些问题做到了边评边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加大宣传力度,把劳动保障政策交给广大劳动者。一是成立了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工作专班,组建宣传网络,集中进行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活动,并探索政策宣传的经常化。10月25日至31日,开展维护农民工权益普法宣传周活动。二是推进政务公开、经办业务流程公开。在市县两级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及行政审批劳动保障分中心,通过政务公开专栏,宣传劳动保障政策。在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窗口安排专人接受群众咨询。市直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都统一制作了医疗保险政策和就医导诊宣传栏。三是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各种形式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正在编印的“劳动保障政策要点”小册子,将在11月中旬向社会发放。

2、加强调查研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认真研究中心城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不统一问题。我们将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按照“已有的优惠政策不变,荆州、沙市两区向市直取齐”的原则,逐步统一中心城区政策。二是积极探索社保费与田亩挂钩或实行社保田的办法明确个人和农场的缴费责任,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建议,从省一级层面制定统一的政策,解决国有农场农工参保负担过重的问题。三是努力探索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办法,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

3、强化执法维权,为工业兴市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认真贯彻法律法规和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加强法制教育,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二是加强对企业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将严格执法与优化经济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坚决打击使用童工、非法延长工作时间、拖欠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规范性劳动合同的签定率,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五是加强信访力量,增派一名助理调研员从事信访工作;成立了农民工维权工作站,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六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工作的意见》,指导企业加强各类人才的劳动合同管理,维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

4、整合行政资源,提高劳动保障系统工作效率。一是我们已经将劳服企业协会、劳动力市场协会合并,组成就业促进会,下一步将向省劳动保障厅请示,争取将劳动保障学会与就业促进会合并重组。二是我们已将劳动就业开发总公司解散,为其它公司撤、并探索经验,本着政企分开的原则,今后劳动保障系统不再保留国有资产投资的经营性公司。三是按照“统一有序、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原则,完善社保结算中心与各经办机构的工作流程。四是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特别是尽快实施医保信息网络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基金到帐时间长、个人帐户查询和医保圈存不方便等问题。五是抓好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两个开发”,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在多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搞好跟踪服务,让求职者进得去、留得住,提高就业成功率。

5、规范基金财务管理,认真整改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2006年8月,制定了《荆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规范二级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见》,对经费支出、职工福利、资产购买或处置、收费管理、预算执行等5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管理规定。市医保局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已对“以拨作支”的医保个人账户基金建立了辅助帐簿,既加强了管理,又方便了参保人员。其它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

6、狠抓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劳动保障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一是出台了硬性措施,解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对严重违规违纪的工作人员将作待岗处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实行首问负责制,提高队伍素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劳动能力鉴定,改由过去半年一次为每季一次,尽量方便广大职工。
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这次工作评议实实在在地促进了我们工作作风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劳动保障工作。在此,我代表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恳请你们对我市劳动保障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按市人大常委会的评议意见,进一步强化整改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推进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官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