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秋万代诗圣名

日期:2021-10-18 来源:荆州日报

杜甫于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传统的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有名的诗人,父亲杜闲任过奉天县令等官职。杜甫在少年时代,诗文已显露才华。青年时代,他有过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游吴、越(今南京、苏州、杭州一带)。其间,回巩县参加进士考试,未中榜。第二次,出游齐、赵(今淄博、济南、邯郸一带)。

746年,杜甫在34岁时到了长安,主要目的是想谋取官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残酷的现实是,他在长安像流浪汉一样,理想一次次落空。当时,朝廷已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唐玄宗诏征有文学艺术之长的人应试,权相李林甫竟然没有让一人及第,反而上表说民间没有剩余的贤能。后来,唐玄宗接连举行了3个大典。杜甫写了3篇大礼赋,受到玄宗赞赏,这才待制集贤院,列为候补官员。杜甫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他的家属来到长安后,一家人更是衣食无着落。754年的秋天,连续60多天下雨,他的家属迁到长安定居不到一年,便不得不迁往奉先。

后来,杜甫从奉先带领一家人开始流亡,长年奔波流徙。直到在草堂,杜甫才停下居住了4年时间,其中半年多任成都节度使检校工部员外郎。诗人的脚步停下了,但手中的笔却一直未闲置,他在草堂写诗200多首。

765年,杜甫离开成都,乘舟东下,沿途经过嘉州、戎州、渝州、忠州。因身体不适,在云安停留了数月,又迁往夔州住了近两年时间。杜甫的弟弟杜观在荆州,写信给杜甫劝他出峡。于是,768年的正月,杜甫从白帝城出发,乘船过三峡,到了荆州。这年,他56岁,已衰老多病,经常为生计发愁,有时为了得到帮助而去幕府拜访官僚,又常常遭受冷落。他在《秋日荆南述怀》中写道:饥藉(借)家家米,愁征处处杯。

可见,杜甫的晚年是十分凄凉的,他到荆州,本来准备再定行程,或北回长安,或沿江东下,但四处内乱,交通阻隔。他在生活不能维持的情况下,晚秋时迁居到江陵以南的公安县。在公安县没有住多久,就乘船到了岳州(今岳阳)。此后,他有近2年的时间以船为家,在湘江一带飘泊,靠摆设药摊、出卖药物维持生活。直到58岁这年的冬天,他在风雪之中病倒在船上,再也没有起来,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永远停止了跳动。

读杜甫的诗集,我们分明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无论是记叙国事时局、百姓疾苦、家庭困境,还是描写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他都时刻不忘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哀乐。从早年长安求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到任职后探亲“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热情;从辞职司功“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雄志,到闲居夔州“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忧思;从晚年多病“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的壮心,到临终绝作“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悲痛。我们能够看到,杜甫饱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全身心在关注国家和天下苍生,他在静静地观看,深深地思考,默默地流泪,他用蘸着泪水的笔写下了一篇篇旷世之作,他的诗歌充满了赤诚、善良和仁爱。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杜甫的诗作千古不朽的价值,才能理解他为何无愧于“诗圣”这一神圣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