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山公园筹建始末

日期:2019-01-17 来源:荆州日报

我小时候在沙市新沙小学念书,那里离沙市中山公园不远,放学后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公园内度过的。公园的守门人与我很熟,不仅不阻拦我进去随便游览,有时还向我免费提供白开水和糕点,这大概因为我是公园设计人王信伯之子的缘故吧!1933年至1935年间,我父亲作为沙市市政整理委员会(下简称市整会)内唯一的工程师,具体负责了整个公园景点工程的营建。现在就我回忆所及,将中山公园修建经过叙述如下。

迁坟征地

1932年市整会成立后不久,即有执委提议在城北荒地上建一座公园,因当时经费不足,父亲主要精力又放在修建马路上,这个议案便搁置下来。1933年初,国民党陆军第十军军长兼市整会主席徐源泉再次将此案提出。大意是:沙市是长江上游的重镇,人口达10余万,过去未有一个正当的娱乐场所,以致一般人在工作之余,没有正当去处寻求正当娱乐,所以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抽大烟、嫖、赌等等。所以,修建一座公园是十分必要的。徐的提议在市整会执监联席会议上受到一致拥护。后来,徐委派秘书彭凤昭把父亲找去面谈,要尽快搞一个公园设计方案供市整会执监会议审定。

1933年元月,由第十六路军总指挥部(徐源泉兼任总指挥)发布通告,规定上自板门子,下迄便河,西止界内的坟墓,无论有主无主一律限期迁徙。同年2月,市整会工务股长童月江与父亲带领几十名雇工开始实施这项计划。父亲主要是带领部分技术人员对迁坟界内的私有土地、藕塘逐一清查丈量,然后估价收买。此项活动历时约10个月,共征地741亩(除水塘及拆卸房屋面积共51亩),用去银元11200余元,其中公园计划用地273亩,东起便河,西至红庙,南临汽车站,北界土城。为什么选中那个地方?听我父亲说:那一带岗陵起伏,又得水绕城环之利,用来修建公园,真是再好不过了。

1933年9月6日,市整会第22次执监会决议,责成我父亲将修建中山公园的详细计划书拟定出来。此后,父亲一面抓紧画图样,一面请一位姓万的木匠将园中景点按缩小的尺寸做出模型。开审核会的前一夜,父亲叫人把模型沙盘抬到沙市商会会议室。徐源泉在参谋长苗松培等人的陪同下,仔细观看了模型,最后满意地拍着父亲的肩说:“很好,就按这个样子搞,弄出点名堂来!”当夜,徐在童家花园(原为童月江私宅,后由市整会出价收买)寓所宴请了父亲和其他一些市整会的负责人。

游园大观

中山公园建设工程,从1933年11月正式动工,到1935年4月初步完成,共建成较大规模的楼阁13座、厅堂2间、小桥4座、牌楼式大门一座、碑亭2处。此外,还有动物园和儿童运动场各一。总共耗去银元50330余元。昔日荒野之地,面貌焕然一新。步入园内,但见沼池沟渠环列贯流,小桥横卧;石径蜿蜒,浅草平铺,繁花争艳;从稀疏的树丛中,隐约可以见到楼阁玲珑而又峥嵘,特别是那红柱青瓦之上的尖角飞翘,颇有气派!在便河桥西和土城接壤处是楚令尹孙叔敖墓,墓前专门修有一座殿檐式的碑亭,黑色布瓦,麻石柱脚,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墓碑上“楚令尹孙叔敖之墓”几个字为沙市书法名家李宝常所书,但署名时却署“徐源泉题”四字。墓北原有白骨塔一座,后被夷平,修建成春秋阁。除中山纪念堂外,春秋阁是园中最为壮观的仿古式建筑。阁内系水泥地坪,四周原无墙壁,无法蔽风遮雨。父亲叫人在承重柱间加做了砖墙,四面又开了镂花格窗,外置水泥走廊和条石踏步。重檐歇山式屋顶上盖彩色筒瓦,彩绘顶脊配上龙头正吻。由福兴公司负责移建,共耗去银元3200元。因建阁所用梁檩是从金龙寺戏台上拆来的,可以说春秋阁的造形是一座戏楼的变形。李宝常(字寄尘)在春秋阁落成之际送来楹联一副:“绍尼山大一统心传,遗憾三分缺汉鼎;为守土留两间正气,声灵万古濯荆江”。

春秋阁西侧原为古香山寺旧址,后将刘家场处的武侯祠移建于此。另由福兴公司加做门窗柱头、役室、厕所等,耗去银元约1500元。祠左是浮碧仙馆,建成于1934年冬。说是仙馆,其实是一幢平房,三间连体,上盖青瓦,前置落地玻璃门。因在室内品茶可见便河(龙门河)粼粼碧瓦,故名。其西是高高隆起的蜈蚣岭,它北靠土城,蜿蜒南行,抵达宫殿牌坊式大门。进大门约行百步,迎头可见庄严古朴的“总理纪念碑”,亦即孙中山先生纪念碑。碑身用青色麻石砌成,四周砌青条石阶,满置常绿灌木。碑高约4米,正面凹镂青天白日徽和五个鎏金大字。背面有徐源泉亲题的“沙市市政整理委员会全体委员率同全市市民敬立”字样。1935年3月22日,徐曾在碑前举行隆重的揭幕典礼。总理纪念碑后是市政亭,1935年为安放“沙市市政建设碑”特置。亭为中西合壁样式,仿古攒尖盖顶由八条凤头顺山脊分割,上盖江西会馆捐赠的白瓷蓝花瓦。亭的承重结构一改传统梁柱相逗的老样式,全由青砖构成框架状,外罩油漆水泥,前后设对穿半圆门,上置短枋拼成的窗棂。亭内立有“新沙市建设碑”,碑题字为严友山书;碑文则由李宝常撰写,较详细地记载了兴修马路、辟建公园的经过。像此类建筑还有中正亭(现称“解放亭”),就在中山纪念堂土山的后面。由汉口洪发利营造厂承包,耗去银元1970元,约在1935年3月建成。亭高4米,四围廊宽3.7米,麻石磉墩上16根方形立柱拔地而起,双层横梁曲折相连,全为钢筋水泥现浇。顶盖部分为仿古式,重檐相叠,盖黄色筒瓦,云纹围脊烘托着顶脊上一个葫芦中堆,与12只凌空飞爪互相映衬。此亭现改称“解放亭”。亭后有一间规模较大的厅堂,原是将万寿塔附近的观音阁移建来准备作图书馆的,因购书经费筹措不齐,就改成了太岳堂,以纪念明朝贤相张居正。檐下“太岳堂”,三字为雷啸岑题。两旁楹柱之上有邑晚清进士陈国华题书的一副对联:“隆万之间千载遇;伊周而后一人难”。佛教居士肖止因,曾将12幅根据张居正亲笔遗墨刻成的雕屏赠与堂内悬挂,并作有《张文忠公遗迹敬送太岳堂补壁记事》一文。

多彩的仿古建筑

我父亲在上海交通大学接受的虽是西式教育,但对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特别爱好,因此他对古代建筑学曾深入钻研过,由他所设计建成的沙市中山公园就是最好的明证。

在市政亭北面有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这就是涵荫草庐。草庐占地原为晴川寄园旧址,后由市整会收归公有,雇工填平后交福兴公司承建,约花费了银元1200元,于1934年夏落成。草庐临池而建。为了防止潮湿,事先用青花石垒成2尺余高的台基。山墙两端各起4根朱漆柱,与挑檐和托粱楔接。外檐柱照面下嵌有剪刀牙子花饰,与下方竹制冰纹围栏互为呼应。前后开大窗,置短枋拼成的汉纹格花。屋顶全系树皮代瓦,既隔热蓄阴,又可减轻承重柱的荷载。此庐建成后,徐源泉经常在这里设宴招待地方上的文人墨客,借以表现他是属于“儒将”之流。草庐门前两侧有一副楹联:“此间大可移情,开轩纳明月清风,不用一钱去买;有景都堪入画,凭栏观朝霞暮霭,谁将双管来描。”此联也是李宝常题的。

沿草庐东行不多远是镜漪亭,建于蜈蚣岭上,朝下可瞰便河。因于此亭向东面水,每当波澄月朗,清风穿亭而过,便会给游人带来宁静之感,故名镜漪。此亭原为沙市富户邓氏园中私物,后赠给公园,也是由福兴公司移建,包价银元300余元,1935年春落成。亭为六角式造型,朱漆圆柱,底垫青石磉墩,面枋下悬雕花板,柱端与龙头飞爪有镂花撑拱相连。6条描蓝顺山脊会于盖顶,托起一只古塔式攒尖,恰如游龙摆尾戏珠,造成静中动势。柱上有联:“亭与波心相掩映;月从水面鉴空明。”为甲戍(1934年)秋安徽人潘善斋题。从镜漪亭向西,穿过隧道可见四角形的爽秋亭。在诸亭造形中结构最为简单,显得质朴古拙,檐下有张有枢(字珂特)题书的“天然图画”匾额。

沿蜈蚣岭向北行至尽头西望,可见一座气势磅礴的重檐楼阁,名为卷雪楼。为什么取此名呢?因为明代“公安三袁”中的袁宏道寓居沙市期间,曾在城南长江边建有同名楼一座,取“江涛如卷雪”之意。后来士绅邓心田将私园中仿照的卷雪楼赠于公园。1934年秋,我父亲令人将此楼拆除后照原样修复。此楼高四层,木框架结构。底层有方形砖砌小间,四面各开一月洞门,游人进门后可沿盘旋铁梯直上顶层。扶栏远眺,全园景色尽收眼底。楼西面挂有清康熙年间贡生宗湄书的楹联:“雪浪高入岸;江声欲上楼。”移建费约花去银元1000元。

卷雪楼西是动物园,由廖如川提议兴建。建成时规模不大。开始只有几只野狼,后来徐源泉派人送来了5尾娃娃鱼和1只狐狸。动物园后面临河处还有两处值得一提的建筑:一是餐英精舍。1935年春建,原准备在此建房屋两大间,做游人品茗休憩之所,后因面积过小不敷应用,改成小茶室三间。卷棚式屋盖,青砖围护,前置雕花木屏,由杨溢记营造厂承建,计用去银元1490元。李宝常曾题有长联一幅:“恨无人属和离骚,风雅销沉,今尚余一席名山,半潭秋水;就胜迹小营林壑,登临笑傲,即此是三湘芳芷,九畹幽兰。”与餐英精舍为邻的是屈原居,它前临清池,背靠土城,本是红庙旧址,后由父亲设计改建,1934 年秋落成,藉此纪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屈原居屋下层用蛮石砌成10余米长、2米多高的台基。粉壁青瓦,硬山式屋脊两端有龙头正吻。朝南有一圆门,两侧对称嵌有六角窗,厅堂上方满钉杉木望板,系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

园内规模最大的仿古式建筑当数中山纪念堂。1934年8月,市整会全体委员在徐源泉的率领下几次在园中相度地势,几经审核,最后择定原三元坊处(公园中部)为建堂地址。在57次执监会上顺利通过了父亲的设计方案。同年9 月,工务股招商投标,计有彭顺记、周鸿发、福兴公司、程生记四家参加,结果以程生记的标底为最低因而中标。大堂于1934年11月15日开工,90个晴工日完成,总计造价银元16700元。纪念堂为钢筋水泥现浇框架承重,占地约47英方,高20英尺。分正堂、讲台、月楼、客房和外廊几部分。一次可容纳900余人集会。在大堂两侧各有客室一间,客室后为两截式楼梯,宽5尺,可直通月楼。正堂内有讲台,上起圆形拱顶,四周玻璃窗,洋松短枋制成冰梅式窗棂,外刷宁波金漆,两侧附楼上每隔4.3尺便开一西式窗户。最为精细的是大堂屋顶,一盖两式,前为卷棚,后为歇山,青瓦布面,脊背起云纹花线,置葫芦中堆,六只龙角飞爪下暗设镂花扁枋撑拱。

1935年6月4日那一天,徐源泉率领一大群军政要员在堂内举行隆重的开幕典礼。徐的卫兵营充作仪仗队,军乐队高奏进行曲。事前我父亲还请人在堂前几米远处,扎了一个毛竹门架,上面绕满了松枝和鲜花,前来参加典礼的人都得通过彩门。自此以后,中山纪念堂就成了沙市民众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可惜这座凝聚着父亲心血和智慧的纪念堂,竟于1940年6月4日那天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

严格的管园规则

公园建成不久,即成立了公园管理处,并陆续颁布了一批管理规则,如《中山公园游览规则》,共22条,从各季开园时间及游园者仪容都有具体要求。春夏开园时间是每年4 月1日至9 月30 日(晨5 时至晚10 时半),秋冬开园时间是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晨6时至晚10时)。《规则》第13条规定:裸体赤足及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园;第14 条规定:“有传染病、精神病及其它恶臭者不得入园。”《中山公园阅报室规则》共8条,用巨幅黄表纸粘贴在太岳堂等处,主要是对吸烟者提出告诫。《中山公园自行车停放规则》共6条,规定自行车不得入园,在停车处停车每辆需交看守费200文铜元;停车逾24小时者加收保车费银元5角。《中山公园维护公物规则》共7条,规定:如有人攀折花木,就得交出一角至五元的代价。《中山公园鱼塘管理规则》共7条。当时园中共有32个池塘,鱼虾颇多。垂钓爱好者想要在此消闲,并不受太多的限制,只是不得自带钓具,须向公园管理处租借,每3小时租金2角,所钓鱼虾视多寡准其携带出公园(规定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此外,还有《中山公园茶酒馆取缔规则》《中山公园纪念堂出租规则》等等。那时,徐源泉在公园内配有武装枪兵,若不按规则办事,枪杆子是不认人的。园内还雇有专职花工和泥木工,一年四季精心照看花木,维修楼台。

一晃50多年过去了,从沙市来沪的亲友告诉我,沙市中山公园在原有基础上又兴建了不少新景点,我想九泉之下的家父和徐源泉等公园的奠基者们有知,定会无比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