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直中介机构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一调查组

日期:2014-08-27 来源:未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常委会专题询问工作方案,8月30日至9月18日,张文政副主任带领调研组,对市直中介机构执业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万必勤,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明忠,副秘书长柳军,代工委主任孟宪荣,市人大代表郑宏、芦艳,市监察局、政务服务中心的同志参加各次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三才堂化工、亿钧玻璃、凯乐科技、奥达纺织、伟特电子、长江镍业等10多家企业了解情况,走访环保、国土、规划、房管、消防、电力等部门交换意见,抽查部分中介机构近年来执业资料和服务等情况,并分赴宜昌、松滋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召开20多次座谈会,调研组基本了解了市直中介机构,特别是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机构执业相关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市直中介机构综述

中介机构,是指按照一定法律、法规、规章或根据政府委托建立的,运用专业知识或者专业技能,按照一定的规则或程序,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介于政府、企业、个人三者之间,为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而从事沟通、协调、公证、评价、监督、咨询等服务活动的组织。完全的中介机构,是在法律框架内,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主经营、独立的市场组织,具有去行政化、市场化、服务性,公正客观是其显著特点。

(一)类型分布。中介机构按其职能,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经济鉴证类。经济鉴证类的中介机构是指直接为各市场主体提供各种服务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各类评估机构、工程监理机构、税务师事务所等。目前,市直共有这类中介机构178家。二是市场发展类。市场发展类的中介机构是指直接为各种市场交易活动提供有偿服务的中介机构,主要有金融证券服务、咨询服务机构、商标注册代理机构、招投标服务机构职业介绍。市直共有这类中介机构443家。三是行业协会类。行业协会是一种民间性组织,不属于政府的管理机构系列,是联系政府与企业的社会中介机构。市直共有各类行业协会240家。

(二)运行状况。一是隶属情况。市直中介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就达50余个,它们管辖着621个中介机构。这些业务主管部门,有的是政府机关,有的是司法机关,有的是综合性社团组织。二是运作规则。据了解,市直各中介机构在经营运作过程中,社会中介机构是根据市场需求服务于客户,无省级以上政策规定依据和收费依据,收费根据市场情况合同约定。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机构都有省级以上政策依据和相关法律法规,收费一般是依据国家和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但存在一定的弹性。三是执业情况。总体来看,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其自身职能,在服务我市经济建设、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发挥协调功能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三)挂靠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中介机构基本情况。市直挂靠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性质的中介机构共有46家,其中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41家、在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登记的从事中介业务的事业单位有5家。截止目前,已有30家中介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16家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脱钩,仍然挂靠。

这次调研,主要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群众意见较大的挂靠主管部门的中介机构展开,亦即经济鉴证类中的环评、安评、图审、防雷审查等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机构,调研组有针对性地,重点调查了市直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机构的服务、运行及人、财、物管理等方面情况。

二、市直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中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培育不充分、行政化色彩强、服务与管理不规范。中介机构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仅没有完整体现,反而影响行政审批的效能,为企业和民众诟病。具体来讲:

(一)行政依附性强。中介机构依附于行政职能部门,俗称“官中介”,利用行政职能资源实行市场垄断,并滋生不公正、不公平行为,甚至滋生腐败。据了解,“官中介”有三种形态。

一是真“官中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市直仍有16家中介机构没有与主管部门脱挂。其中,荆州供电公司有5家,即荆力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市荆力物资公司、市荆力工程设计咨询公司沙市分公司、市城市照明工程设计分公司、市荆力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城市分公司。

二是暗“官中介”。一是明脱暗连。有的虽与主管部门脱钩,但存在“明脱暗不脱”现象,仍承担着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与主管部门同处办公。二是人员混编。有的中介机构部分工作人员由机关干部兼任,以中介的名义、公务员的面目、政府机关的背景向企业提供服务。三是资金混用。部分主管部门与所属中介机构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混为一体,向所属中介机构收取管理费,在中介机构报销费用。如荆房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共有职工20人,其中含市局在编人员15名;近三年年均收入440万元,除市房管局有15人在公司领取工资外,每年还要交市房管局83万元。

三是半“官中介”。部分中介机构凭借“官办”优势,部分主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打压外来中介机构进入荆州市场,导致了“竞争不公、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如环境影响评价、施工图审查、防雷设计、土地评估等行业,在我市城区登记注册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只有1家,形成了事实上的独家经营格局。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今年,市环保局前8个月共审批项目131个,外地环科所出具环境评价信息的15例,由市环科所出具环境评价信息的116例,占比为88.5%。而在宜昌市环保局注册的环评中介有12家。

(二)收费不透明且随意。调研过程中,企业、部分群众对中介机构的收费问题反映较多,突出表现为弹性大、收费高、随意收。

一是弹性收费。一些中介机构不按标准收费,看人弹性收费,甚至有的收费弹性达10倍以上。如长江镍业办理公证收费时,正常需38000元,有人打招呼后仅收2000元。部分负责工业项目代办的人反映,环科所收费的弹性较大;长江液晶公司的用电保证金最先要价10万元,找关系后降至5万元,再找关系后又降至3万元。又如某企业架设2.3公里供电线路,需栽电线杆23根,且变压器是移机(企业自有),但电力报装费达158万元,找关系后为128万元,且产权属于电力部门。

二是盲目收费。部分垄断性行业的服务项目收费高,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收费存在盲目性。如部分企业家反映,对工业地产项目,安全评估收费很高,起步价10万元;某项目施工期间,没有任何防雷技术人员到过工地,验收时,张口就是十几万的服务费。又如亿钧玻璃用电负荷无论如何不可能超过已交基本电费的容量,但电力部门每月必须收取备用容量费19.6万元。

三是违规收费。少数中介机构和部门违反规定超范围、变相收费。如某企业家反映,消防验收时,消防部门以仓库需刷防火涂料为名,提出要么刷防火涂料(需20多万元),要么给消防部门提供10万元赞助费的要求。

(三)服务质量不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对中介机构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市的中介机构现状是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

一是效率低下。调查中发现,部分中介机构具执业资格者较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中介服务不规范、质量不高、效率低下。如施工图审查排队等候现象严重,有的企业等候时间长达好几个月;亿钧玻璃第二条生产线验收快3年,环评至今没有完成,但省内同期开工建设的咸宁、沙洋、当阳玻璃厂早已完成;佳海工业进行地产测绘时,上报一个多月后,仍未完成测绘图;三才堂化工动工建设已三年有余,但环评、安评至今未通过。

二是诚信缺失。一些中介机构在执业活动中,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严格执行执业管理规定,与客户串通,扰乱了经济秩序,偏离了市场规则。有的在企业改制中和买受方串通一气,刻意低估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在房地产开发中低估土地价格,帮助开发商牟取暴利;有的不进行现场的调查勘测或测定,凭借服务对象的授与出具虚假报告。

三是监管无力。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在扶持本地中介机构发展、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方面,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上努力不够。同时,中介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和工商、物价等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形成监管合力。另在企业安全、环境危害方面出现事故后,没有建立追究相关中介机构责任的制度。

我们分析,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市场培育不力等客观原因,也有政府监管不到位等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一是改革不到位或不彻底。部分中介机构改革不够彻底,导致外面中介机构进不来,造成了行业的垄断,业务的独占,市场发育的不健全,竞争的不公平。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备。有关中介机构的概念、性质、地位、作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已有的政策法规也比较笼统和模糊,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无法可依,给整顿规范带来客观困难。三是政府扶持不到位。政府推动、引导、鼓励中介机构发展的措施不够有力,对培育和发展中介市场缺乏系统的、前瞻性的分析研究,对中介业发展出现的不规范问题纠冶不及时。四是中介机构不中立。中介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很难保持中立,容易发生三方勾结,通过损害来使各自得利。

三、培育和发展市直中介市场的几点建议

调研组认为,要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快 “壮腰工程”建设,就必须强力推进中介机构彻底脱钩,开放中介服务市场、规范中介执业行为。

(一)强力推进脱钩。按省9月9日召开的全省市场中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于明年年底前实现所有的市场中介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彻底实现“五分开”。

(二)推行公平竞争。坚持“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原则,凡具备相关执业资质(资格)、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任何中介机构,均可在我市执业。独家经营行业的中介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培育扶持新的中介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确保每个行业的中介机构不少于3—5家。

(三)严格收费标准。在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机构未与主管部门脱钩之前,由市纪委、物价局牵头,借鉴松滋市制定工业项目建设涉及的收费项目及标准(见松滋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收费项目及标准)的做法,对市直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机构收费项目进行清理,简化收费换算办法,降低和固定收费标准,实现一口价收费。

(四)实现阳光执业。依托市政务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建立荆州市政务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信息平台,公开中介机构基本信息、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依据、行业主管部门对中介的星级评定情况。让行政审批相对人通过信息平台可查询服务项目、发布服务需求、挑选服务组织、评定中介服务。

(五)开展信用评价。行业主管部门分行业建立中介机构信息管理、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认定、信用评价管理等相关规定;适时组织检查、评比、考核,对中介机构执业情况进行打分排名,建立从业信用档案;对信用差的中介机构实行重点监督,推行资质降级,公开信用记录,促其自动退出市场。

(六)启动联合监管。建立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市监察局、市工商管理局、市物价局、市政府法制办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中介机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机制,形成加强中介机构及其执业活动的监管合力。

四、建议询问的内容

1、近年来,我市在规范市场中介组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会反响较好。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明年年底前所有的市场中介组织必须与政府主管部门彻底脱钩,请问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怎样督促市场中介组织与行政主管部门按时彻底脱钩?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万必勤

应询人: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2、据调查,我市登记注册的施工图审查、防雷审查中介组织各只有一家,其中市住建委的图审中介组织已脱钩。中介组织过少就会造成垄断。请问市住建委、市气象局,你们将采取什么措施、什么时候建立引进和推出机制,培育更多的市场中介组织?

询问人:市人大代表郑宏

应询人:市住建委、市气象局负责人

3、据调查,我市登记注册具有资质(乙级)的环评中介组织现只有一家,属环保局直属二级单位,而宜昌市则有12家。今年市环保局共审批了131个项目,其中,外地环评组织完成了15个,仅占全部项目的11%。请问市环保局,你们对所属环评中介组织有没有改制脱钩的时间表和路径?针对目前的现状,如何依法依规加强对环评中介组织的培育、监管?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柳军

应询人:市环保局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