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4-08-27 来源:未知

关于荆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3年8月28日在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明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竞进提质”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壮腰工程”,着力推进“四化同步”,全市经济呈现“总体趋稳,稳中有进,进中显忧”的特点。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56.4亿元,占年计划的39.7%,同比增长9.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4亿元,占年计划的44.7%,增长14%,增幅居全省第3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8.8亿元,占年计划的49%,增长32.4%,增幅居全省第4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9亿元,占年计划的46.2%,增长12.1%;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亿元,占年计划的56.9%,增长24.1%;实现外贸出口5.3亿美元,占年计划的50.5%,增长15.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7个百分点,控制在计划范围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68元,同比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总收入4569元,同比增长14.9%。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现代农业平稳发展。全市夏粮总产4.78万吨,增0.48万吨;油菜籽总产1220万担,增106万担,连续五年保持千万担以上;生猪出栏207.8万头、同比增长1.7%,家禽出笼2700万只、比去年略低;水产品产量39.5万吨、同比增长10%。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64家,净增62家,完成产值389.7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产值过亿元的51家,白云边、福娃分别实现产值22.6亿元和20.8亿元,增长34.7%和28.4%。松滋“街河市辣椒”、荆州区“纪山米”、沙市区“荆江鸭”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①,全市总量达12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顺利通过省级考核评定;监利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②。

(二)工业经济逆势增长,企业效益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47家,比去年同期净增137家。重点企业运行平稳。上半年,53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4.4亿元,同比增长20.9%,43家企业生产形势好于去年,其中5家企业增长超过50%。支柱产业形势趋好。上半年,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0.7亿元,同比增长24.2%。企业效益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51.1亿元、同比增长34.4%,实现利润总额33.5亿元、同比增长41.3%,工业产品产销率95.5%、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长态势良好,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在产业发展、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上半年,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9%、30.5%和38.1%,三产业完成投资260.2亿元,同比增长38.1%,高于去年同期16.5个百分点,增幅首次超过二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46.7亿元,同比增长50.3%,高于去年同期28.2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上半年,纳入全省重点调度的项目59项,开工50项,完成投资12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2.6%,超时间进度12.6个百分点。长江镍业、伟特电子、四机大型钻修设备、天乐新材料、江南高速、长江公铁两用桥、荆南四河堤防加固、万达广场、市体育中心等项目进展较快。重大项目前期推进顺利。启动“重大项目汇报衔接月”专项活动,争取重大战略和推进重大项目成效初显。我市成功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古城保护世行贷款得到国家正式批复③;总装机容量472万千瓦的3个大型火电项目签订开发协议;石首长江大桥即将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江陵煤炭储配基地和江陵发电厂加快推进;沙市机场迁建开展选址工作。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助推发展的战略之举,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督办,招商成效不断提升。上半年,全市引进项目146个,实际到位资金385.5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6个、5亿元以上的项目20个。中国天谷·华讯方舟(湖北)空间通讯科技城、高田汽车安全系统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市10个开发区完成投资314.8亿元,同比增长39.4%,深圳大道建成通车,上海大道施工顺利,“两纵六横”的主干路网即将建成;各县市区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临港工业新城建设全面提速。

(五)消费市场稳中有降,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受宏观经济转型升级、外贸受阻、国内市场整体下行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保持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上半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87.6亿元、同比增长12.5%,乡村实现零售额54.4亿元、同比增长10%,城镇好于乡村。文化旅游业平稳发展。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亿元,分别增长7.5%和9.2%,松滋桂花树遗址、荆州区郢城遗址和马山群墓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行端午节龙舟赛。外贸出口进一步扩大。化工、机电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分别出口3.33亿美元和1.22亿美元,增长36.3%和16%。楚源、沙隆达、新生源、江汉精细化工出口形势较好。

(六)财政收入持续增加,金融市场运行稳健。上半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59.2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24.1%。完成税收收入50.03亿元,同比增长19.8%,占财政总收入的84.5%。其中:国税收入25.03亿元,同比增长13.2%;地税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7.4%。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2亿元,比年初增加233.1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54.8亿元,比年初增加108.3亿元,其中,中小微企贷款余额203亿元,比年初增加34.3亿元,增量占全市所有企业贷款增量的58%,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加大。

(七)新区建设提速提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兴城壮腰”为目标,以“四城同创”为重点,全力推进城镇化。荆北新区、沙北新区、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华中农高区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中心城区完成城建投资5.55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6.9公里,改造供排水管网41.9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0.97公顷,启动中山公园、文湖公园,金凤广场等公园环境综合整治。县市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完成投资21亿元;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力度加大,启动宜居村庄建设示范项目40个。

(八)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大部制改革正式启动,全市共精简单位17家,精简副科级以上领导职数87个。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强制关闭两家污水排放不达标企业,开展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积极做好碳排放试点工作④。社会保障不断深入。上半年,新增就业45538人,转移就业229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控制在计划目标内。企业基本养老金九连涨,人均每月上调66元;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从每月340元提高到39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年1680元提高到1900元。新农合市级统筹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参合农民432万人,参合率达99.8%,基本实现应参尽参。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1万套,新增租赁补贴720户;第十四届省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市体育中心主场馆已经封顶,奥体中心、荆州体育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全年预期

上半年,我市经济整体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但受宏观经济的影响,部分指标与年度计划还有一定的差距,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运行情况看,除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外,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落后于时间进度,实现年初目标压力很大。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生产成本有增无减,对企业经营形成长期压力。同时,受上游企业出口减缓、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74.4亿元,同比增长29.1%,较去年同期下降12.6个百分点。

三是农业生产效益下降。生猪价格4、5月份一路走低,畜禽产品销售受禽流感影响,养殖效益下降,进入6月份畜禽价格开始回升,但幅度较小。国家相继启动小麦、油菜托市收购政策和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市场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要素瓶颈依然明显。根据摸底调查,全市100个重点项目有11个项目因用地计划指标问题影响了投资进度,预计今年全市需新增用地5万亩以上,才能保障现有项目的落地需求。流动资金紧缺,中小企业贷款门槛较高,审批手续复杂,企业融资依然困难。

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但是,随着“壮腰工程”的深入推进,国省战略叠加效应的不断释放,一大批新的产业项目投产达效,经济运行中还孕育着一些积极因素:一是在建项目增多。上半年,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51项,同比增加119项,完成投资389.7亿元,同比增长70.5%,占投资总量的59.2%,比去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发展后劲比较足。二是银行贷款增幅较大。6月末,全市贷款余额754.8亿元,比年初增加108.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3.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50.9亿元,占比46.9%,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三是工业用电量增长较快。上半年,我市工业用电量累计达26.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1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工业用电量的增长,表明我市工业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未来可能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一产业方面,虽受旱灾有一定的影响,但未出现大的灾害,播种面积有所扩大,在田作物长势较好,为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预计农业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二产业方面,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速虽有所减缓,但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在建的194个总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还有400多亿的投资大部分要在今明两年完成,凯乐光纤、法雷奥汽车空调、恒隆动力转向器、家合宝厨具等30多个工业项目今年竣工投产,将拉动工业经济有所增加。三产业方面,今年以来,我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方面是受高档餐饮消费下降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市限上企业没有得到真实反映,许多企业不愿意纳入限上企业管理。今年国家出台刺激政策的可能性较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短期内难有大的提升,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综上所述,下半年经济形势应好于上半年,仍具备实现年初计划目标的有利条件。

三、做好下半年工作的主要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把握有利因素,增强忧患意识,在稳中求进、在进中有为,在逆境中努力争先进位,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重抓工业“稳增长”。抓工业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一是启动实施六大产业行动方案⑤。重点提升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制制造等支柱产业层次;积极改造提升纺织服装、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引进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二是狠抓项目竣工投产。对即将投产的项目排出清单,组织专班帮助企业,解决竣工投产前的各种验收、证照办理、要素保障等问题,力争早日投产达效。三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大力推进“成长工程”,把有发展活力、增长潜力、竞争实力的小微企业培育成规上企业,力争全市规上企业超过1000家。

(二)千方百计“扩投资”。扩投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一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投资调度会议制度,实行亿元以上项目进度一览表,加强重点项目精细化管理,力争华讯方舟、高田汽配、潜石高速、荆州中学和沙市中学搬迁等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投资增量。二是强力推进续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伟特电子、恒宇伟业、洪监高速、江南高速、荆松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力争早日达产增效。三是大力推进项目策划包装。围绕农产品加工、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超前策划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配套项目;加大对城市给排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策划力度。四是全力争取中省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世行贷款和二期城投债发行,切实做好政策落实、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力争向上争取资金达到25亿元。

(三)多措并举“抓招商”。抓招商是发展后劲的重要保证。一是更加注重加大招商力度。进一步强化大员招商,立足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六大产业”开展驻点招商、上门招商、主题招商、补链招商,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招商,以更优的政策激励招商,以更优的环境保障招商。二是更加注重招商项目质量。把工业项目作为招商重点,尽可能引进投资规模大、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建设速度快的项目,力争在引进10亿元的工业项目上有新突破。三是更加注重提高招商效率。努力扩大招商信息来源,加快项目洽谈签约进度,提高项目对接成功率,加快项目落地的“荆州速度”,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四)紧盯目标“保农业”。夯实农业是稳增长的基础。一是狠抓农业增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高产创建为抓手,加强科学管理,确保粮食增产3亿斤,力争增产6亿斤。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企业“小进规”进程,促进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过千亿。三是加快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福娃模式”效应,启动市级“四化同步”试点,抓好新沟、关沮、大沙湖等8个试点,加强村镇规划与管控,杜绝违规建房、随意建房行为;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高标准办好土地规范流转试点,引导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力争土地流转面积达20%。

(五)积极稳妥“促消费”。促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二是培育消费热点。加大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消费,培育文化旅游、家政养老、休闲健身、节能环保等消费热点。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大型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提升商业服务质量。三是加快商业企业转型。借助有利条件引导传统商贸企业营销创新,充分利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推介本土产品,引导消费文化,鼓励信贷消费、促进安全消费和便利消费。四是加快旅游业发展。拓展旅游市场,完善休闲旅游软硬环境,做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配套,激发和带动二次消费。

(六)政企联动“解难题”。解难题是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省预留规划指标,对产业类重点项目用地指标予以适当倾斜,多措并举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加大中央、省预算内资金的争取力度,积极落实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政策,扩大融资规模,开放投资领域,保障项目资金。二是加强企业帮扶。实行市县两级领导联系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工作责任制,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企业破解要素瓶颈。三是减轻企业负担。狠抓相关惠企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积极向上争取调整、缓征或取消部分涉企收费,清理规范收费行为,对困难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回收企业给予适当税费减免,努力缓解企业面临融资、用工、用地、原材料及动力购进等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七)深化改革“优环境”。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大力推进“大部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规范投融资平台建设。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把“能评”作为项目核准、审批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控制能耗水平;完善垃圾处理、污水管网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快捷审批通道,推行项目手续“一表通”⑥,实行“工业项目全程代办制”和“服务承诺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八)统筹协调“惠民生”。惠民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着力扩大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落实完善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线制度,引导企业合理进行工资分配,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二是加强物价调控。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努力保持价格稳定,健全重要物资、商品收储和物价平抑机制,确保粮油米面、肉菜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三是稳定市场秩序。针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商品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主管部门和检验检疫机构的收费行为,重点查处串通涨价、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稳定。四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分配方式,重点向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倾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

注释

①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目前,全市共有12件地理标志商标。其中:松滋3件;石首4件;洪湖2件;荆州区1件;沙市区2件。

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农业部、财政部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全国21个市、县、区开展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主要是通过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订单农业+财政资金+金融保险”等有机结合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加快探索农业规模化经营新路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优质农产品产出水平稳步提高。

③古城保护世行贷款。7月2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发改投资〔2013〕1276号正式批准湖北荆州古城修复与保护项目纳入国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014—2016财年备选项目规划,贷款额1亿美元,主要为荆州古城文物遗址遗迹修复和保护、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市近年来首次成功申请世行贷款项目。

④碳排放试点: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指高能耗企业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核查碳排放量后分得碳排放量配额,作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碳排放基数,实行总量控制。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碳排放量富余或不足,可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目前,湖北、重庆等7个省市已开展试点工作。我市的国电长源、亿均玻璃、沙隆达、福娃集团等8家企业被纳入全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⑤六大产业行动方案:今年,市经信委和发改委联合编制了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六大产业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分析了当前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对我市打造“千亿”产业和“五百亿”产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⑥一表通: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打造全省最优发展环境,我市从今年8月开始执行“一表通”、“一表制”、“一条龙”方案。“一表通”审批是依托市行政审批管理系统,按照“一表登记、一窗受理、一单缴费、一站办结、一次送达”的工作流程,由市工商局窗口牵头,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代收银行窗口参加,组成企业注册登记“一表通”联审联办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