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特别关注 > 专题专栏 > 全过程人民民主荆州实践
聚力脱贫攻坚 勇于担当作为——市人大常委会“聚力脱贫攻坚 人大代表在行动”综述
今年是“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深化之年,荆州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狠抓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把好“三关”,夯实活动基础
科学谋划关。紧扣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求和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部署,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插花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科学制定“代表行动”回头看活动方案,聚焦意见建议办理落实工作,聚焦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监督工作,将代表行动与促进乡村振兴、污染防治、厕所革命等工作有机结合,确保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周密部署关。全市各级人大强化使命担当,将代表行动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的重要途径,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内容,切实把活动谋划好、组织好、开展好;坚持强化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活动中代表的必修课和必备基本功,努力做到情况摸得透,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明确围绕“六个精准”、突出精准识别、政策落实、结对帮扶、扶贫造假等“四个重点”开展监督,深入查找不足,提出意见建议,监督整改落实,不断补齐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短板。
精心组织关。全市各级人大组织严格落实代表编组全覆盖和走访贫困户全覆盖的要求,将9906个的五级人大代表编入711个代表小组,按照“两集中一分开”的活动方式,仅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就走访贫困户31006户。各级人大还成立工作专班,负责日常督办工作,加强活动督导。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赴联系县市区开展督查,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确保了活动有序推进。同时,全市积极争取同级党委的领导,构建“市级人大统筹督办、县市区人大组织实施、乡镇人大落细落实”的工作格局,支持和促进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提高扶贫质量。
突出“三抓”,确保活动实效
抓建议办理。办好代表建议是检验“代表行动”的重要标准。在去年的活动中,全市共收集意见建议1519条,其中2017年已办理1484条,2018年新办理7条,累计办理率98.2%;在今年的第一次集中代表小组活动中,又收集到意见建议841条,目前大多已基本办理完成。
抓补齐短板。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代表们在活动中严格实行“八问”,即问贫困户基本情况、家庭收入、住房保障和安全饮水、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产业带动、异地扶贫搬迁和结对帮扶等情况,把情况摸准、把问题查实,真正推动扶贫政策落地,促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抓代表履职。各级代表依托乡镇“代表之家”、村级“代表联络室”,运用实地察看、入户走访、查阅资料、集中座谈等方式,集中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增强代表意识,在履职中提升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方面的独特作用,聚焦发现问题每户必到,督办问题整改有问必纠,确保了代表小组活动高质量完成。
提升“三感”,实现群众期盼
在代表行动活动中,全市收集整理的代表意见建议涉及18个类别。随着这些建议一件件落实,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困难、想办而没有办的事情得到解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特别是在健康扶贫方面,全市完善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的健康扶贫模式,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大病、重症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个人年度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内;在产业扶贫方面,今年全市共安排25114万元产业扶贫奖补资金,大力推广“双水双绿双果”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致富增收。
“代表行动”的主战场在县、乡,全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加强县乡人大建设有关文件要求、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在去年实行县乡人大主职分设、解决编制问题、基层代表活动阵地全覆盖的基础上,县乡人大又按照“统一制定方案、统一动员部署、统一阵地建设、统一组织培训、统一活动要求、统一交办建议”的工作模式开展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创特色,有效提升了县乡人大的使命感,展现出县乡人大新风采。
全市近万名代表在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中,深入了解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彰显“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今年第一次集中活动代表参与率达94.5%,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参与率100%,省代表参与率91.9%,市代表参与率82.6%,县代表参与率93.3%,乡代表参与率95.5%。政府相关部门对代表意见建议高度重视、及时办理,使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