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徐锋:“归雁”变“头雁” 领航致富路

日期:2023-12-21 来源:荆州日报

寒冬时节,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却一派火热景象。湖北省、石首市两级人大代表徐锋正带着村民们采收、打捆、搬运莴笋,大家分工协作、默契配合,忙碌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有了好的销售渠道后,每天收割的时候都格外有劲。”合作社社员张大爷高兴地说。

从种植到销售,莴苣的大丰收离不开徐锋的心血与努力。2013年,徐锋回乡创业,在实践中摸索出“瓜瓜菜”种植模式,即一年种两季西甜瓜、一季蔬菜。一年四季无闲田,季季有收成,跟着徐锋,村民们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创办合作社 唱响新农经

在石首市大垸镇,老徐家是出了名的会种西瓜。

在生意场上打拼过的徐锋,深知“规模”的重要性,只有大家抱成团,发展才更有力。2013年,徐锋回乡接手父亲的种植园,并创办荆州市首家以农民土地入股的合作社——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里,社员可出资入股,也可以用责任田使用权折资入股,从种植到销售,合作社都会提供支持。因为收益有保障,很快,合作社社员就从开始的10余人,发展到100余人。

合作社带着种,农户跟着干。种什么品种,销路在哪里?作为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锋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刚接手种植园时,徐锋发现,这里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瓜套棉”模式,每年只种西瓜和棉花。该种植模式抗风险能力差,且经济效益不高。结合全国西瓜上市时间和当地气候情况,徐锋在省农科院、市农科院、长江大学园林管理学院的技术指导下,逐渐摸索出“瓜瓜菜”种植模式。

“第一季瓜比别人提早1个月上市,等他们的西瓜卖完,我们第二批西瓜又出来了,接着,就在第三季种莴笋。”从此,合作社不再依赖一季瓜,一年四季、农田不闲,实现了“一年多季”“一田多收”的目标。

如今,徐锋创办的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10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个,并带动本地及周边县市种植瓜果蔬菜15000亩,服务鄂湘两省37个村、3285户农户,帮助1984人实现脱贫,逐渐发展成为村民眼中的“致富社”。

问需解难题 助农促增收

“徐代表,我种的蔬菜长虫,这几天越来越多了,能不能帮我去看一下。”12月15日,一大清早,天字号合作社代表工作室里,就迎来了第一个“客人”。徐锋一边记录农户反映的问题,一边询问具体情况。

周一至周五的上午,是徐锋在代表工作室的坐班时间,大家有事无事都喜欢来这里坐一坐,“有问题找徐锋”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只要农户有难题,徐锋都会停下手头的事,同农户一起到田间查看管培情况。

问题出在哪里,就解决在哪里。从生产问题到销路难题,徐锋认真听取每位村民的意见建议,逐一梳理,现场调研,积极反映,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蔬菜保鲜期短,农户们心急如焚,徐锋想方设法拓宽销售渠道,开设瓜蔬直销店,与部分学校、超市签订“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协议,解决了销售难题;有村民反映,断头路影响出行,徐锋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昔日“断头路”,今朝变通途,解决了困扰两村村民10多年来的难题。

瓜蔬产品季节性强,储存损耗大,容易腐烂变质。为了解决瓜蔬季节性储藏的问题,徐锋多次以人大代表身份向上反映,争取到1000余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基地新建高标准育苗大棚、千吨冷库、智能化温控室,以及沟渠修复、新建涵闸泵站、道路硬化、蔬菜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瓜果种得好、走出去、卖得火。

用工搭平台 就业增收忙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农民就近就业,不仅能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还能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如何让农民实现就近就业,一直是徐锋关心的问题。

“像我们这种五六十岁的人,闲又闲不住,在外面打工又没人要,能干一天是一天咯。”一次,和父老乡亲们聊天,徐锋敏锐地发现了问题所在。“家门口”就业并没有想象中这么难,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

为此,徐锋积极与石首市人大、人社等部门联系,以代表联络站点为阵地,搭建种养大户、企业与有就业意愿人员之间的劳务对接平台,打通双向就业通道,确保企业需求与村情民情精准对接、有效匹配。

徐锋和人大代表们挨家挨户走访摸底,详细了解待岗人员就业需求,点对点提供就业指导,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感谢人大代表牵线搭桥,让我能够在‘家门口’上班,也不耽误带孩子。”“现在不种地了,老是在家待着也不是个事,听说乡里会不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可以免费听课。”找到工作后,村民们纷纷前来感谢徐锋。

“实现人人有技能、家家有收入,作为人大代表,就算是尽职了。”徐锋将自身才干融入乡村振兴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履职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