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荆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日期:2018-03-12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7年1月9日荆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圣发

大会主席团:

荆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书面报告的《关于荆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市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在初审的基础上,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荆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进行了认真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2016年,市人民政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方位,负重奋进、砥砺前行,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稳中有进”的平稳发展。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主要发展指标除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其它各项指标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201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中: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00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2100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4亿元,增长1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4亿元,增长11.6%;外贸出口9.5亿美元,下降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00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15900元,增长8%;脱贫人口11.9万人;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年度目标内。

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工业增速下降,新产品研发不够,项目后劲乏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强,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亟待深化,社会事业发展和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市政府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总体思路清晰,指导思想明确,计划目标符合我市实际,工作措施积极可行。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本次会议批准荆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书面报告的《关于荆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原则同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同时,为了顺利地完成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着力推进各项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1+4+8+N”专项改革行动方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继续简政放权,厘清政府权力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管理理念,整合部门职能,精简机构编制,清理编外人员,提高运行效率,提升治理能力。进一步开展价格机制改革,削减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大力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大型公共创新创业园,支持引导在荆高校建设校园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着力发展工业。认真落实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和制度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工程,进一步壮大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轻工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积极引导、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新一代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坚持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新兴产业引进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重大产业发展基金、担保平台、生产调度资金的作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以优质产品、名牌建设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

三、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精准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省战略,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里的规划。扎实开展“PPP”项目落地年活动。继续抓好华电江陵电厂、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荆州—荆门客运专线、江汉平原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荆州民用机场、城北快速等项目开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实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四、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常态化,引导土地加快流转。鼓励专业大户、高校毕业生、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投身现代农业开发。支持华中农高区争创国家级农高区,打造江汉平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市场农业、规模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五、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包装、推介、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旅游产品和项目。继续推进大型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仓储、货代、联运、快递。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融资租赁、信息咨询、节能环保、检验检测、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培育和支持数字产业发展。切实壮大现代金融业,不断改进金融服务,积极防范和处理各类金融风险。积极发展养老家政服务业,切实解决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

六、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切实加强荆江水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和洞庭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继续开展“三禁两治”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对重点行业工艺尾气、挥发性有机物、脱硫、除尘设施提标改造。坚持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三污同治”。落实节能降耗各项政策,从严控制用能总量,确保完成节能降耗各项任务。坚持以“五城同创”为抓手,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七、着力改善民生。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要求,全力推进扶贫“九大工程”。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化市区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步伐,逐步形成分级转诊、结果互认的分级诊疗模式。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加强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消防等社会公共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构建普惠、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