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以人民为中心 (2012年11月8日以前)

日期:2019-07-15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VW001.020.19831101.00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放宽政策,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我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群众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打破,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已成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群众迫切的要求。

习近平:《大力发展商品生产》(1983年11月1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20.19900900.001

当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这是共产党的官与旧社会的官的本质区别。造福于民要大公无私。只有无私才能无弊,无弊才能为政公平,使民安居乐业。造福于民,还要与民相知心,就是要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深入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及时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于民,最重要的是为民办实事。

习近平:《为官之道》,选自《领导科学》,1990年第9期

VW001.020.19910000.001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宗旨,公仆意识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体现。它代表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恩格斯早就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切向钱看”等腐朽思想,对共产党人的公仆精神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能否牢固地树立公仆意识,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现实的斗争,更是塑造未来的事业,是跨世纪的宏图大略,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加是不行的。

习近平:《跨世纪领导干部的历史重任及必备素质》,选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1年第Z1期

VW001.020.20040623.001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权益,是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也是执政为民的充分体现。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将涉及近19万的在职职工和6万的离退休职工,其中,24家授权经营企业集团的在职职工为13.78万人,离退休职工为5.15万人。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改革在稳定的前提下稳妥进行。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做到改革方案经过职代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经过职代会通过,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要切实把职工的合法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解决好改制企业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解决好职工身份的转换问题,解决好职工的就业问题,决不能轻易地把职工向社会一推了事。只有广大职工的利益维护好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的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习近平2004年6月23日在浙江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20.20040729.00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为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科学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思想与现实国情融为一体的突出表现,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有关人的问题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和重大理论突破。

习近平2004年7月29日在浙江省委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题学习会上的中心发言,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20.20050111.001

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谋“三农”的深刻含义,在宏观调控中着力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使农业成为能使农民致富的产业,使农民不但成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而且成为工业化、城市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成果享受者,使农村成为能使农民安居乐业的新社区。我们强调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把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就是要明确“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进利益和保障权益问题;就是要把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习近平:《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2005年1月11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VW001.020.20050218.001

发展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要城乡协调、地区协调。发展不能断送了子孙的后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好日子先过”,资源环境将难以支撑。因此,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这些道理一经揭示出来,看似浅显易明;但不揭示出来,可能在实践中就忽略了;一旦忽略,就出现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积重难返,就非下“虎狼之药”不可,这就需要宏观调控了。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常态,去年以来“有保有压”的政策是宏观调控,前些年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也是宏观调控,今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宏观调控。

习近平:《发展不能走老路》(2005年2月18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VW001.020.20051208.001

新的发展阶段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得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多样,劳动关系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类社会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出现许多新变化和新的表现形式。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提高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习近平2005年12月8日在浙江省委常委务虚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20.20060426.0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最关键的内容,最基本的前提。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面的建设任务,不但要抓硬件,还要抓软件;不但要有新农村,还要有新农民;不但要推进经济建设,还要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其核心就是人,归宿也都是人。

习近平:《讲文明兴村》(2006年4月26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VW001.020.20060616.001

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去我们重视不够。在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著名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理论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前提。根据这一理论,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整准确地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按唯物史观的理解,以人为本,就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多次讲过,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人并不是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这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所以,我们从理论上来认识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应该把握三个基本方面: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由此来看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来看人和社会的关系,就是既要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又要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看人和人的关系,就是要强调公平正义,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来看人和组织的关系,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习近平2006年6月16日在“浙江论坛”学习贯彻党章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20.20061030.001

“文化经济”的本质在于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说到底要突出一个“人”字。因此,我们在推进“文化经济”的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习近平:《“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2006年10月30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VW001.020.20080908.001

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忠诚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只有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同时又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实现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使命。

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学习时报》2008年9月8日

VW001.020.20111104.001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我们党十分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解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困难。毛泽东同志曾反复强调,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问题和工作方法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他还作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当时正是由于党和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所以赢得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因而能够拥有战胜强大敌人和各种困难的真正铜墙铁壁。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继承这种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优良传统,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指引、评价和检验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提高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问计于民,一定要懂得我们政治智慧的增长和执政本领的提高都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实践之中,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党领导的各项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习近平2011年11月4日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1月5日

(本专论在整理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