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市禁毒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日期:2019-12-25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荆州市人大常委会:
禁毒工作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发展大局,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家大事、民族大计。为充分了解我市禁毒工作基本情况,督促深入开展,6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钦带领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组成人员对我市禁毒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查看了公安县埠河镇江民中心戒毒社区、市监管中心特殊人群羁押场所建设工地、市公安局禁毒教育基地,听取了市禁毒办关于全市禁毒工作情况的汇报,与市政府、市公安局、市禁毒办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结合2018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禁毒先锋号活动调研所掌握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2018年以来,我市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建立健全禁毒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吸毒人员戒毒措施,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对遏制毒品犯罪蔓延,维护社会稳定,守护市民美好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把禁毒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禁毒工作被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市级综治考核中所占分值由3分提高到了4分,在文明创建考评体系中,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将禁毒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市本级财政新增400万元经费专门用于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活动。部门协作机制更加健全,市县两级禁毒委成员单位严格落实挂钩联系工作机制,以“抓线(本系统各级各单位)、包片(包联县市区)、挂点(挂钩帮扶中心戒毒社区示范点)”为主要内容,在宣传教育、毒品查缉、源头防范、戒毒康复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打击力度,毒品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公安机关充分发挥打击毒品犯罪的主力军作用,建立全警参与、多部门协作扫除毒害的立体防控体系,加大禁毒执法力度。坚持“打团伙、擒毒枭、摧网络、断通道”的工作方针,开展跨区域联合侦查和联动协作,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2018年成功破获部、省级目标案件13起,打击处理涉毒犯罪人员344名,摧毁贩毒团伙18个,同比分别增长30%、5.8%、100%。今年上半年,全市打击处理涉毒犯罪嫌疑人198名,摧毁毒品犯罪团伙15个,缴获毒品80.35千克,同比上升85%、200%、2243%。落实“全国公安一盘棋”要求,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等重点流入地联合开展“拔钉子”和“净边”行动,外流贩毒人数保持“减人降位”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国抓获荆州籍外流贩毒人员70人,同比减少53%。
(三)坚持全面监管,禁毒综合治理效果明显。加强与荆州海关、市邮政局、襄阳铁路公安处等部门和单位的沟通联系,严管运毒通道,强化通车道路布控和物流寄递管理,形成“入口堵、市内查、出口截”禁毒查缉机制。今年上半年破获堵源截流案件97起,同比增加90%。市县两级禁毒部门运用卫星遥感监测和无人机航测技术,开展禁种铲毒行动,铲除罂粟17283 株,刑事拘留2人,行政拘留20人。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联合督导检查,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杜绝易制毒化学品、精神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共受理监管预警信息313条,依法对11家违规企业给予行政处罚。开展无毒娱乐服务场所评比活动,压实场所禁毒管理责任,严厉打击公共娱乐场所吸贩毒行为,推动形成“健康娱乐,拒绝毒品”良好氛围。
(四)完善管控措施,毒品蔓延得到有效控制。公安机关在毒驾整治、入所谈心、巡逻盘查等执法办案中严格执行“重嫌必检”措施,最大限度发现隐性、新滋生吸毒人员,对病残或有犯罪倾向的重点吸毒人员,纳入风险评估,落实处置机制,严防脱管失控。今年上半年,新发现吸毒人员577人,决定强制隔离戒毒539人,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580人。在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建设18家标准中心戒毒社区,下设若干个社区戒毒工作站,推广互动“帮管通”动态管控系统,实现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市推广“1+2+7+N”社会化就业安置帮扶管理模式,打造荆州区戒毒康复人员帮扶中心等特色品牌,升级石首市戒毒帮扶工作机制。
(五)加大宣传力度,全民禁毒意识进一步增强。坚持禁毒工作预防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充分运用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突出抓好重点人群、重大节日、重要场所的宣传教育,形成“宣传部门牵头、成员单位履职、社会公众参与”的良好格局。石首市“刘克香禁毒工作室”、荆州区“宋忠于禁毒工作室”、公安县法治教育基地等禁毒宣传品牌享誉荆楚,随着市禁毒教育基地等11处宣传阵地、沙市十一中学等13所“禁毒示范学校”、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完成,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明显增强。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禁毒工作整体合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地方和部门领导对禁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对禁毒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禁毒成员单位主动配合、协同作战意识不强,衔接不够紧密,禁毒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存在着“上热下冷”、公安机关禁毒队伍唱独角戏的现象;公民对社会化禁毒认识不足,多数人认为禁毒是政府、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与己无关;社会化禁毒基础比较薄弱,全民自觉参与禁毒的氛围尚未形成。
(二)毒情形势依然严峻,管理、打击力度仍需加大。受国际国内毒情影响,我市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毒品治理仍然处于攻坚阶段,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外流贩毒、毒品滥用等问题较为突出。截止2018年底,我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5094人,其中,4173人有两次或者两次以上戒毒记录;荆州籍外流贩毒人数271人,绝对数仍居全省市州第1位。今年,荆州区因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问题突出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关注地区;洪湖市因制毒和毒品滥用问题突出、监利县因外流贩毒突出被确定为全省禁毒观察地区。
(三)禁毒管控难度大,工作措施不易落实。社区戒毒管控难。我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禁毒社工配备严重不足,且专业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吸毒人员康复戒毒需求。同时,戒毒人员人户分离现象突出,多数吸毒人员居无定所,没有稳定职业,容易造成失控漏管问题。特殊涉毒人员收戒难。受场所限制,特殊涉毒人员收戒难,有些吸毒人员以身患疾病为掩护,甚至故意自伤自残逃避收戒,危害社会。
(四)禁毒宣传教育缺乏深度和广度。目前一些地方、单位的禁毒宣传教育还停留在每年“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没有做到常态化;宣传形式和内容也比较单一。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偏重城区,在农村还不乐观。从事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教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欠缺。
(五)禁毒工作保障乏力。禁毒工作经费投入与现实需求差距较大,装备配备、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禁毒新形势需求,执法力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乡镇工作力量不足,基础更不牢固。
三、加强和改进禁毒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责任落实,齐抓共管,形成禁毒工作合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充分认识禁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禁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加大考核考评力度。市、县两级禁毒委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禁毒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加强协作配合,积极主动作为,形成禁毒工作合力。
(二)强化严打整治,坚决遏制毒品犯罪高发势头。在打击毒品犯罪方面,要坚持“露头就打”,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打击的高压势态,不断挤压毒品违法犯罪空间。在禁毒综合治理方面,要加强对歌舞娱乐场所、宾馆、酒吧等易涉毒场所的管控,有效杜绝和减少吸毒行为。加大对毒品原植物和精神麻醉药品、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毒品蔓延。加强对货运、物流行业的清理整顿,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切断毒品供应链条,减少毒品输入。严打外流贩毒的幕后组织策划者,巩固减人降位的成效。
(三)强化戒治管控,扎实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要加大社区戒毒力度,加快中心戒毒社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戒毒工作机制。要根据全市禁毒工作实际需要,配齐禁毒社工,提高社工经济待遇,扎实搞好教育培训,提升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成效。针对特殊吸毒人员“收戒难、收监难”问题,建议加快市监管中心基地建设,设立特殊吸毒人员的专门收戒场所。
(四)强化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防毒拒毒意识。要坚持将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传统方法与现代信息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禁毒宣传的参与率、知晓率。要以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等人群为重点对象,突出宣传的实效性,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要建立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发动群众积极检举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积极性,为禁毒工作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
(五)强化禁毒保障,着力提升禁毒工作能力水平。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禁毒工作的经费投入,把禁毒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确保到位,并根据财力状况逐年增加,切实解决好禁毒宣传、执法办案、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费不足和装备落后的问题,确保禁毒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另一方面,要根据毒品犯罪态势,强化禁毒队伍的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禁毒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整体作战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禁毒工作需要的缉毒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