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一:十一五首年开局良好

日期:2014-07-30 来源:荆州日报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市生产总值438.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7亿元,增长34%;财政收入29.1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1亿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8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增加394元,增长12.7%。

 

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扎实推进重点行业发展,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18.4%,为近八年来最好水平;实现利税17.3亿元、增长28.1%,其中利润总额7.2亿元,增长39.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17.3%。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成长工程,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完成工业投资56.6亿元,增长6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7.8%;新增规模企业6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6家;楚源牌活性染料、吉象牌中密度纤维板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创中国名牌实现零的突破。加强园区建设,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投资2.3亿元,入园企业达到298家。荆州工业新区入园企业达到70家,投产企业34家。县域亿元以上产业集群31个,其中产销规模10亿元以上的5个。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发放补贴资金2.46亿元,农民负担比上年减少305.8万元。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防治稻飞虱等病虫害,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粮食总产321.5万吨。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家、标志性农产品56个。扎实开展李埠、花基台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落实农业、水利、交通、血防、土地整理、扶贫开发、安全饮水、农村能源等涉农投资20多亿元,土地复垦整理新增耕地1.6万亩,新建户用沼气池4.6万口,解决1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第三产业活力增强。中山、宝安等商业步行街竣工营运,沃尔玛项目开工建设,中心城区商业业态调整进一步深化,消费市场更加活跃。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店603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纪南城遗址列入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规划,海子湖旅游目的地规划和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展开,熊家冢楚墓考古发掘工作进展顺利。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86亿元,增长6.7%;国税收入13.6亿元,增长24%;地税收入8.9亿元,增长7.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81.9亿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8.1亿元。信用环境逐步改善,省级最佳金融信用县市达到4个。市商业银行重组取得初步成效,实现扭亏为盈。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及国有农场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分流乡镇机关人员929人、撤并转事业单位1011家。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加快非工企业改革步伐,妥善解决职工安置等遗留问题。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加大,市直减少事业编制2239名。切实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严肃查处“三乱”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外向型经济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亿元,增长49.5%;实际利用外资8738万美元,增长26%。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口岸等大通关建设成效明显,外贸出口突破3亿美元大关,增长27.8%;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6家;盐卡口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万标箱,增长78%。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荆南四河综合治理、长江干堤整险除险、氵危 水水库加固、大型灌区和泵站改造等重点工程进度加快,完成水利投资3.5亿元。荆东高速公路、螺山宦子口船闸全面完工,随岳高速公路荆州段、东荆河大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荆岳长江大桥、盐卡港二期扩建工程、荆州至监利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交通投资21亿元。电力、电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分别完成投资7.7亿元和3.4亿元。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总规纲要编制进入上报审批阶段,专业规划和控制详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9000万元,重点对南湖路、太岳北路等主次干道进行改造,完成玉桥、塔桥等泵站改扩建工程,加强主干道绿化建设,城市排水能力和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城市管理,整治占道经营,城区市容环境有所改善。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房地产完成投资18.1亿元,增长12.1%。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县市城区和重点小城镇发展步伐加快。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家,新增11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资助贫困学生10.3万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大学生达到11.7万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型民俗舞蹈诗《呀口火咿嗬》取得较好社会影响,《垄上行》电视栏目受到省表彰,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取得新成绩。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参加省第12届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三名。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医疗机构服务收费标准总体下降10.2%。狠抓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8%,综合考核为全省第二名。认真清理和规范建设用地,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重点污染源整治,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洪湖37.7万亩拆围任务全面完成。扎实推进“平安荆州”建设,社会治安秩序保持稳定。健全领导包案和部门联动接访机制,妥善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被评为全省红旗单位。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和预备役建设,认真做好军转干部、退伍军人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编制、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气象、地震、档案、地方志、质量技术监督、无线电管理等工作都有新进展。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涌现了一批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先进单位,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有了新提高。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主动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批评和意见。坚持依法行政,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和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加强政府网站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督查,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切实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扩面新增13.3万人次,征缴社保费13.8亿元、增长41.7%。落实退休人员养老提标资金2.35亿元,人月平增资154元。发放救助资金1588.7万元,救助12.5万人;救灾资金870万元、捐赠资金238万元;低保资金1.28亿元,享受低保14万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清退教育违规收费645万元,兑现农民工拖欠工资4518万元。

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年初确定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1.4万人,新增外出务工农民10.5万人;免费救治晚血病人3060人,血防整县推进工程完成投资4050万元;城乡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起付线由2000元降为500元,大病救助种类由5类增加到8类;新增参加合作医疗农民136万人,达到207万人;新建太湖农场、李埠镇放心菜生产基地1万亩,销售网点覆盖城区28家超市;加大城区水环境治理力度,转让红光污水处理厂经营权并开始运行,护城河、庙湖水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全面展开;建成廉租房200套,解决城区部分无房户住房问题;完成农村通信设施投资4750万元,基本实现乡镇通宽带;改造县乡公路178.6公里,新建通村等级公路1550公里,改造达标乡村渡口100处,新建农村公路候车亭202个。